首页 穿成科举文男主对照组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7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韩松合上书本:“三叔如何你不必理会,做好自己的便是。” 韩榆不明所以,但还是乖乖答应了。 “你房间我已经收拾好,衣物在橱柜里,换洗时自行去取。” “今晚早些歇息,明日私塾开课,也是两月一度接收新生考核的日子,我会带你过去,但最终如何,还得看你自己。” 韩榆肃着小脸,嗯嗯点头:“我一定会全力以赴的,绝不会给二哥丢脸。” 先生又不知你我的关系。 韩松腹诽,在树下小歇片刻,又去灶房忙活晚饭。 一整日下来,都是二哥在忙,他只需动动脑子。 韩榆过意不去,哒哒哒跟在韩松身后,自告奋勇要给他帮忙。 韩松看他短胳膊短腿,沉吟片刻,将择菜的任务交给他。 韩榆自觉有了被需要的感觉,菜帮子择得咔咔响。 和之前的半年一样,韩松只给自己和韩榆做了晚饭,东屋的爷仨自有解决的办法。 等韩榆洗完脚出来倒水,就见小院大门敞开,韩宏庆从一个婆子手中接过食盒,像是没看到自己,径自回了东屋。 食盒散发着食物的香气,应是晚饭。 韩榆轻嘶一声,三叔挺奢侈,还叫外卖。 不过他铭记二哥的教诲,并未多管 闲事,喝口水润润嗓子,以防夜间口渴,便褪衣入睡了。 许是胸有成竹,韩榆一夜好眠。 翌日被韩松从床上拎起来,穿好衣服用了早饭,赶往私塾。 太平镇有两家私塾,分别由罗坚秉、焦晟两人开设。 罗坚秉是先帝时期的进士,性情刚正耿直,不愿接受越京权贵的招揽,事后意外断了右腿,留下终身疾症,再无法为官,只得落魄回乡。 回乡后,罗坚秉开设私塾,一心教导学生,倒也教出几位颇有成就的。 至于另一位,焦晟乃当朝举人,早年屡试不第,便效仿罗坚秉,在镇上开设私塾,借此谋生。 韩松和韩宏庆都在罗坚秉的私塾读书,韩榆三人自没有另投别处的打算。 韩榆迎着晨露抵达罗家私塾,门口已有好些人等候。 放眼望去,有和他年岁差不多的小萝卜头,也有和韩松年岁相仿的。 私塾的学生早已入内,等候在外的都是准备入学的。 韩松将韩榆丢在门外,径自去往课室。 韩宏庆亦是如此。 初春寒凉,韩榆几人不时哈气搓手,原地转悠,身上才勉强暖和些。 不多时,有一小童出现:“参与考校者随我来,陪同者不得入内。” 韩榆整了整衣衫,小跑跟上。 那小童引着众人来到一间空旷宽敞的课室,将写有编号的牌子分发下去。 待众人手持号牌入内,小童又将笔墨纸砚逐个分发。 “不得故意损坏,违背者取消 资格。” 小童面色严肃,众人不由屏息凝神,不敢不应。 韩榆将笔墨按照习惯摆放好,先查看考题。 考题难度不大,都是些入门级别的。 韩榆本身聪慧,又被韩松悉心教导过,这样的题目自是不成问题。 不过转瞬之间,便有答案陈于脑海之中。 韩榆提笔蘸墨,落下第一笔。 私塾规定,需在一个时辰内完成考题。 众人置身课室,又无炭火取暖,只觉身体冰寒彻骨,似浸泡在冷水之中。 其中有年岁尚幼的,手指僵硬得握不住毛笔,在答卷上滴落大片污痕。 那几人呆呆看着脏污的宣纸,片刻后抱着沾满墨水的手嚎啕大哭。 哭声洪亮,吵得人无法专心答题,抱怨声四起。 好在那小童动作够快, 第一时间将人连哄带骗请了出去。 课室恢复寂静,大家的耳朵也得以逃脱折磨。 韩榆搓了搓手心,将写满一页的宣纸放置一旁,继续下一张。 那宣纸上字迹整洁流畅,虽无龙飞凤舞、金钩铁画之象,却胜过在座许多人。 小童手执戒尺,一本严肃地穿梭在课桌与课桌之间。 本是垂髫之龄,却无端教人不敢小觑。 韩榆奋笔疾书,余光瞥见那小童停在他身侧,笔下顿了一瞬,神色不改继续答题。 如此年幼,又如此镇定,教小童频频侧目。 韩榆注意到,自然也有其他人发现端倪。 私以为是韩榆做什么小动作,引起“考官”的注意,心中不免窃喜。 按照规定,罗家私塾每次只招收二十名学生。 便是背景再如何深厚,罗先生也不会为其破例。 多一人出差错,他们被选中的几率便也大大增加。 这厢见韩榆被盯上,当真是求之不得,恨不得“考官”立刻将其驱逐出去。 ', ' ')(' 可惜他们注 定要失望了。 小童只停顿几息,瞧了那答卷几眼,便迈步向前,仿佛方才的行为只是随心之举。 众人不免失望,强行按下万千思绪,埋首作答。 一个时辰转瞬即逝。 韩榆提前两刻钟完成答题,照葫芦画瓢,学着韩松将答案从头至尾默读两遍。 略作修缮,润色至满意,方才停笔。 毛笔置于笔洗之上,发出轻微的“咔哒”声,引得四周考生齐齐抬首。 见韩榆正襟危坐,考卷和宣纸整齐有序地摆放,心底冒出不可思议的猜测。 这人莫不是写完了? 刚巧小童巡视一圈,停在韩榆这处,仿佛是他们肚里的蛔虫,轻声问询:“可是答好了?” 韩榆朝七八岁大小的“考官”点点头:“嗯,答好了。” 小童面上闪过诧异,倒是迅速,只是不知质量如何。 “如若检查完毕,便可将考卷及答卷上缴,去隔壁课室等候。” 小童看了眼最前方用以计时的沙漏:“半个时辰零一刻钟后,便可揭晓答案。” “另外,好生保管好号牌,登记时需要用到。” 韩榆沉吟片刻,选择了缴卷。 小童取走考卷、答卷并笔墨,自有候在门外的专人收取。 待所有人缴卷,再统一送到罗先生那处批阅。 通过考校之人,罗先生会在他的答卷上留下刻有“通过”二字的印章。 未通过考校之人,罗先生同样也会留下印章,只是内容不同。 罗先生的公正有目共睹, 谁也不必担心他会因为某张答卷的主人是什么身份,便破格录取此人。 且通过之人的答卷将会张贴在私塾门内的木板墙上,如有疑虑,大可比对一二。 留与不留,一切以成绩说话。 韩榆缴卷后,拿着号牌去隔壁课室。 此处稍微偏僻,但也能听见琅琅的读书声。 韩榆登时来了精神,竖起耳朵听。 是他曾在韩松那处读过的文章,略有几分记忆。 左右闲来无事,又孤身一人在此,便小声跟读起来。 与其说是读,更不如说在背诵。 口齿清晰,并不落后素未谋面的同窗们。 一篇文章背完,隔壁的考生们陆陆续续缴卷,来到此处。 ', '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