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驚鴻樓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54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原本何苒還想定為男十八,女十六,但是他們走訪時有很多百姓擔心自己活不到兒女長大那一天,擔心成親太晚,若是自己死了,兒女無人照顧。

無奈之下,何苒便決定暫時定為男十七女十五,待到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國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升之後,再改為男十八,女十六。

馮擷英越想越是慚愧,大當家鞭策得對,是他忘記了初衷。

不久之後,錢塘名士高蘆被杖責四十,罰銀百兩,勞役三年的消息便傳到了京城,朝野上下議論紛紛。

與這個消息一起傳出來的,還有那位便宜岳父,這位除了杖責四十,罰銀百兩,勞役三年,還被摘去了秀才功名。

他家中的另外四個女兒以及一個兒子,全部送到族中,由族中教養。

而在江南,高蘆被從家中帶走的消息一經傳出,整個江南文壇全都轟動了。

讀書人自發地走上街頭,為高蘆鳴冤,更有陰謀論者,認為高蘆是被陷害了,什麼幼妾,這算什麼事啊,不過就是借題發揮。

不僅是處理這件事的馮擷英,就連遠在京城的何苒,也因這件事受到諸多指責。

何苒巋然不動。

非但沒有息事寧人,反而讓柏彥和何雅珉加大此事的宣傳力度,將這件事炒得街知巷聞。

鬼箭女士茅蘊珍大喜過望,揮起筆桿子連寫幾篇文章,何苒見了,索性讓柏彥在報紙上展開辯論,並且在京城和金陵兩地發起投票。

金陵的投票出來後,可想而知,認為對高蘆處置不當的占了多數,只有少部分認為高蘆違法當懲。

但是出乎意料的卻是,同樣的投票,京城卻與金陵完全相反。

八成投票認為高蘆此舉當嚴懲,只有兩成的人,認為處置不當。

兩地的晨報和晚報全都刊登了投票結果,並且還有街頭採訪。

說來有趣,採訪一位讀書人時,那位讀書人義憤填膺,聲嘶力歇聲援高蘆。

結果被問:請問你家中可有女兒?

讀書人點頭:小女剛滿周歲。

問:等她十一歲時,你可願將她送人為妾?

讀書人:誰敢打我女兒的主意,我和他拼了!

言必,大窘,以袖掩面倉惶離去。

這件事鬧哄哄一個多月,最後收場還是因為一名村婦。

村婦的女兒被人拐走,找到時已是奄奄一息,沒救過來,還是死了。

小姑娘被一個老光棍買走,活活蹂躪而死。

那村婦在衙門前擊鼓鳴冤,以頭觸地,鮮血淋漓。

此事一出,次日的晨報上便有鬼箭的文章,將此事與高蘆事件相提並論,這一次,那些高蘆的支持者們一起變成了啞巴。

何苒問起那對姐妹花的近況,一問才知,這對姐妹差一點連命也沒了。

儘管高蘆被迫寫了放棄書,可她們卻無處可去,她們已經出嫁,娘家不能回了,而她們也不敢回族裡,回去便是死路一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