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自衡已經明白了他想要說什麼,眼前一亮:「是因為或許他們根本不知道這世界上還有除了麥之外的農作物。」
「然也!」房玄齡讚許的道。
李世民也跟上了他們的思路:「所以若是有了朝廷的統一調配,讓適合種麥的地方種麥,適合種稻的地方種稻,就能收穫到更多的糧食!」
周自衡點頭道:「橘生於南為橘,生於北則為枳。那就讓它好好的在南方生長,就可以了。北方,自然也有北方適合生長的水果。」
後世的地方政府,是要擔負起農業指導的責任的,包括研究當地到底適合種植什麼經濟作物,要發展什麼樣的農業產業經濟,都需要通盤的去考慮然後引導農民們參與進來。
很多地方都做得非常不錯。
周自衡不指望現在能做到後世這般的細緻周全,但最起碼要慢慢的把這個概念根植下去。就好像,他明年就準備在江南推廣雙季稻。
這些事情如果沒有朝廷的介入,靠民間野生發展的話,那估計要很多年才能見到成效。
杜如晦笑道:「臣倒是想起之前的北齊與北周。」
李世民轉向他,臉上有點疑惑:「杜卿怎麼忽然想到北齊與北周?」
北周和大唐,和他李家的關係可謂是關係緊密。隋取北周而代之,大唐取隋而代之。而宇文家、楊家、李家乃是故交,同出武川鎮,關係絲絲縷縷。
杜如晦道:「北周之地,常種粟與旱稻,而北齊,則種植冬小麥。」
周自衡略一思索,北齊就是河南山東那一片,的確種冬小麥。
杜如晦淡淡道:「當北周的將士在操練的時候,北齊的將士卻在種地,還在種地,一直種地……」
李世民輕輕吸了口氣,這個觀點倒是他以前沒有想到過的。
周自衡明白了杜如晦的意思。
如今的府兵制,士兵們除了要打仗之外,還需要種地來養活自己。軍屯和邊屯就是一種很重要的形式。但若是一直只顧著埋頭種地,卻抽不出時間來操練兵馬,那在戰場上又如何能夠得勝呢?
原本只是簡單的農作物分布規律,卻在看不到的地方影響了歷史的走向,有趣。
房玄齡嘆道:「一夫不耕,天下必有受其飢者;一婦不織,天下必有受其寒者。就算是行軍打仗,也要先保證大家吃飽穿暖才行。」
周自衡頷首:「所以才需要一個專門的官署衙門,來根據各地不同的情況,來布局農作物的種植。」
李世民忽然想起來:「上次你說打算在江南種植雙季稻?」
周自衡:「是。」
李世民:「那明年江南道的屯田收成可以翻倍?」
周自衡嚇了一跳:「陛下,微臣可沒這麼說過!」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