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藥師。」徐清麥向正埋頭製藥的人打招呼。
每次說出這個稱呼的時候都有一種親切感。
黃藥師抬起頭看到是她,興奮地招了招手:「正要找你,你看看現在的大蒜素。」
第197章
黃藥師,本名叫黃肅秋,算不上醫學世家出身,不過家中也是世代開藥鋪子的,精通炮製各種藥材。
黃藥師從小就開始在藥材堆里打轉,十歲的時候已經比很多師兄們都厲害了。後來家人覺得他這樣的天賦不能被浪費,於是花了重金托人給他尋找了一位名師,半醫半藥,最後跟著他的師父一起進了太醫院。
如今黃藥師已經是太醫院的藥科博士,管著禁苑的藥園子,手下一堆藥園師。
藥部與醫部有合作,但平時負責的具體工作也不盡相同,主要是藥園子裡草藥的種植生長、藥材的炮製等等。當徐清麥找上他的時候他還很驚訝,沒想到這位鼎鼎大名的徐太醫對藥材炮製也有點自己的想法,而且這個想法還挺有趣。
「萃取」,這是徐清麥對他說的一個詞。
現在的藥材炮製,大多是曬、泡、蒸、和蜜、研磨等等手段,而徐清麥所說的「將裡面有效的成分萃取出來」這個概念打動了他。
黃藥師表示,反正日子也挺無聊,閒著也是閒著,就陪著年輕人玩一玩吧。
就這樣,他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好幾次煩得想要砸了所有的東西再也不碰這玩意兒,但咂摸一下又覺得只差了一點點就這樣放棄實在是有點可惜,又老老實實的回到了實驗室。
當然了,黃藥師也有著自己的私心——眼看著醫部如日中天,甚至將太醫院直接升級為了太醫寺,藥部可不能只在原地踏步。而如果這大蒜素真如徐清麥所說那麼厲害,那絕對是利國利民,足以留名青史的東西!
徐清麥去皇莊上研究牛痘之前,黃藥師與她也攻克了一個重要的環節。
那就是大蒜素的「藥引」。
最早的時候,黃藥師問徐清麥:「這味藥的藥引為何?」
徐清麥十分茫然:「……」
黃藥師一拍額頭,痛苦道:「我明白了。」
他細細道來:「比如凡是用酒制的,往往起到升提藥效的作用;用姜制的,則會更加溫和;用鹽制的,往往走腎而軟堅……」
經過他的解釋,徐清麥這才知道藥引不單單只體現在藥方里,也體現在藥材的炮製里。在中醫製藥的時候,慣用的是酒、姜、鹽、醋等。而且這也十分科學,比如「鹽制走腎而軟堅」,用後世的話語來說就是高鹽的東西會加重腎臟的代謝。可見,傳統醫學裡的這些經驗是切實可行的。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