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楊柳如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7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二就是,我開始看不懂這些代碼了。

如果將一個遊戲的完成度比作一張可見的藝術作品,最簡單的a點到b點的程序運行是一張兒童的簡筆畫,可運行的小品級flash遊戲是一張藝術生的考試作,可上市銷售的獨立遊戲已經邁入了小眾藝術家的門檻,而如常計劃在發布以前,是可以擺上美術館,參與同期拍賣品競爭的程度。

——至少在我第一次看到它的時候它是如此的。

而現在,它在向著一種可觀察但不可模仿的方向迅速發展,如果要用藝術品的程度來比較,它現在已經迅速超越了美術館的收藏範疇,向著博物館的收納行列挺近。

但以現在的成長速度,它很快也不會只在博物館了,它會是梵谷、莫奈、達文西,以及我沒法去形容的等級。

無論是程序複雜程度,還是技術的完成程度,甚至是從一行可見的編程開始,後台的一切東西都變了,這種程度的變化,我用「生長」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

那這種程度的生長帶來了什麼變化嗎?

我閉上眼睛,倒退著回到第一次進入如常計劃的那一天,好像還真不一樣。

第一次進入如常計劃時的炫目和遲滯,到越來越真實的色彩、觸感、聲音,乃至沒法用語言形容的感受。

以及,柳江。

對,柳江。

因為柳江一直是我關注那個世界的中心,所以他發生的一切變化我心知肚明。儘管我曾經沒關注過柳江的人際關係,也沒在乎過他的演出和訓練,但關於他的記憶我還是有的。

比如他躺下時說話的聲音,他發呆時會把短袖袖管撩起來的習慣,還有他左手大臂內側的一顆痣。

他越來越像柳江了。

不,他開始變為柳江了——還是說,他本來就是柳江?

我退後一步,白板上已經寫滿了單詞和連接符,圍繞著我和他,我們之間的是一條從我到他的箭頭邊畫著一個問號,以及那句他不知用何種方式留給我的「不要叫醒我」。

在此之前,我試著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去證明這句「不要叫醒我」,現在我站在這裡,把他留給我的話和這個不斷生長著的世界放在一起,我好像忽然明白了什麼。

就像侍者說的,一切走到最後終有意義。

一切還在生長,我不應該那麼著急去求一個結果,求他跳出來,或者忽然去證明自己還在。

我不應該叫醒他,我應該和他一起沉睡,一起做夢,等到合適的某一天,我們再重新一起醒來。

這就是如常計劃的意義。

我的好學生心態讓我凡事總是在求一個意義,求一個結果,就算我在如常計劃里見到了從沒見到過的他與自己,我在現實中也總是想討個說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