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成了被掉包的罪臣之子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74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可并州那邊一將指揮權轉移, 城門外隨他們怎麼叫陣都不開了, 投出去的交戰書也沒反應, 派了叫戰的前鋒在城門口辱爹罵娘, 更城門緊閉,無人理采,如此二三, 他們才不得不將戰場跟著轉到了隨州,但并州那邊仍留有兵力圍困。

涼羌不擅攻城戰,除了困城,就是夜半往城□□火箭,主打一個擾邊,擾的你忍無可忍的出城應戰,每至三更,他們隨便挑一段城牆角,懟著一處往裡射箭,火星子只要點著了一處,不一刻就能濃煙四起,城內鑼鼓喧天的喊滅火,他們在城外嘻嘻哈哈的笑出雞鳴聲,就蒼蠅似的,主打一個噁心。

戰爭開始時,三州城外的粟黍正值收穫季,他們來早了半個月,導致城外大片糧田的成熟期無人敢來,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涼羌鐵騎,從散落在各州府外的村子裡抓了百姓,每日揮刀當著城樓上的兵將們,將田裡糧食割了裝袋,一輛輛的全拖進了敵軍大營。

除了漠河糧場那邊有重兵把守,沒叫敵騎兜走一粒糧外,三州城外的糧食盡乎進了涼羌之手,百姓辛勞一年的收成,除了城裡的沒遭擄劫,城外的顆粒無收。

這裡不得不提一句隴西府的收成,因為邊城大量收購菽豆的原因,周邊村落包括隴西府百姓,今年種的黍粟只有往年的三分之一,餘下的田畝全種了菽豆,而菽豆的成熟期早黍粟半個月,這就正好卡在了并州那邊有大軍來犯的當口。

如此,那邊打戰,這邊百姓在隴西衛派兵守護的情況下,舉家舉族的搶收菽豆,等涼羌鐵騎遊逛到涼州衛周邊時,隴西府種有黍粟的人家,忍痛提前收了未飽滿的糧食,概因邊城周邊的黍粟,都被凌湙一聲令下,提前收了,開墾的荒田裡,真的是一粒糧都沒留,清理的乾乾淨淨。

種植少量的黍粟是為了填補口糧,菽豆一舉翻身成了隴西府今年的主要農作物,沒料陰差陽錯的,倒成了幾個州府里,損失最少,最不用操心會鬧饑荒的地方。

因為老皇帝的騷操作,這年的涼羌鐵騎早了往年大半月出動,打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三州城野的田畝地,搶收都沒有辦法搶收,除了挨著城門樓子哭泣自己的辛勞全打了水漂,其餘並沒有辦法能彌補這樣的損失。

另一個就是冬日肉食的儲存,秋收季也意味著野禽的獵殺季,三州百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城外大片蒿草地,野兔地鼠都養的特別肥碩,是許多獵手最愛光顧的地方,還有更遠一點的樹林,結伴去蹲個兩三天,野豬野鹿什麼的總能逮幾隻,三州百姓會用收穫的米糧,多少換一點回去醃上,一家子的冬日油水便指著這點咸貨了。

涼羌鐵騎圍了三州城門,並散落在四處的莊戶人家,導致的最直接結果,就是沒有存糧的人家,已經開始借米度日了,可偏偏,這些缺德鬼,會趕著收糧的車,和裝滿野物的袋子,從城門口炫耀而過。

可以想見,今冬與明春夏三季間,北境三州的饑荒已經成型,壓力給到了漠河糧場那邊,武大帥要養全境將士,還得顧著遭災的百姓,若朝庭再像去年那樣拖欠軍餉糧草,境內三州將會發生與前年荊北西區一樣的饑荒。

形勢非常嚴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