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成了被掉包的罪臣之子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26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他從未覬覦過北境三州的歸屬權,那些因為帥府世子位懸空,一直對他心生警惕的僚屬們,太小看了他。

格局太小!

197. 第一百九十七章 誰都沒料到他朝中有人……

凌湙在并州多留了幾日。

一是等江州細作的拷問結果, 二是巡一巡他在并州這邊的產業。

極速增長的軍用開支,一州的民商發展顯然難以支撐,磚窯坊和油坊作為民生支柱產業,再薄利多銷, 可關乎住宅與飲食方面的消耗, 每年的流水量仍是個非常龐大的數目。

早兩年的利潤或許不顯, 可隨著關內流民湧入,大量的生存需求, 發展需要,都讓這兩樣基礎產業進入利滾利當中。

凌湙大開涼州門戶, 以工抵資的形式廣納無處可歸的流民,在隨州的周延朝緊門閉戶,生怕人□□增, 致使州財政無法負擔的拒民苛律,以及并州市工司, 留強不留弱的挑挑撿撿決策里, 他以來者不拒之姿,讓惶惶無依,拖家帶小者們,落戶定居。

身無分文?沒事,整個涼州都在砌房蓋屋, 重新歸整城市規劃, 去做工, 用勞力養活自己。

居無定所?沒事,除了孩子可以去慈幼堂得到免費的照顧,其餘有手有腳者,按對城內的貢獻度, 集中勞力積分換取宅基地。

家無餘糧?也沒事,青壯者報名參軍,只要體建合格,入選的當天就能領軍中俸祿,以及四季衣裳。

那一段時間,菽豆的儲存量幫了大忙,各種豆製品不僅滿足了百姓的口腹,更添足了流民們身體內缺失的油水,在周延朝默默等待因為財物供應鏈不繼,起民亂,和并州市工司那幫人的觀望里,凌湙帶著涼州上下,頂住了這股壓力。

半年,只用了半年,軍隊人數擴充至五萬多,整個涼州常駐人口,是並隨兩州的總和,隴西與登城兩地的外城牆往外擴移五里,涼州大小官道連通各衛所兵營,全青磚石岩鋪路,並駕可驅六馬的寬闊道,一舉將快通站推行了起來。

等到並隨兩州的市工司僚屬們反應過來,涼州已經滿城煙火,民安樂、兵強壯了。

凌湙將豆腐工坊的開設權放開,聰明的主婦們自己在家就能用菽豆製作,既能貼補家用,又能改善伙食,餘量還能反供給工坊,走登城集貿隊往關內輸送,繼而換來大量的米糧與食鹽。

這個時候,就能顯出當年京中行的收穫了,齊渲坐鎮保川府,對於涼州來的商隊大開方便之門,免撿銅簽直接給,且不收取任何費用,於是,凌湙的地下鐵器鋪,跟著一道發大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