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萬涼羌鐵騎,去除可忽略不計的羌兵兩萬,餘下十萬分屬五大王兵,又有十數王孫各掌小旗營數帳,圍三州境外不到百里的一處地勢頗高點,豎起的旌旗綿延數十里,卻能從紮營分布上看出,誰與誰關係近,誰又與誰關係不睦。
凌湙將斥候偵查到的敵軍駐軍圖攤開,指著中軍指揮帳,「此次名義上的中軍大指揮,是老涼王的長子,其母是帳奴,身份低微,他也因此不得老涼王重視,但因年紀長,又會鑽營,如今在王帳那邊發展的挺不錯,旗下網羅了不少帳奴出生的武者,在諸王當中因年長優勢,占了長線發展的先機,目前擁有的兵力和牛馬能居王帳前三。」
說著在中軍帳前後畫了一個圈,「他前後帳子裡住著的,是五王、七王和小十王,都是生母微賤,出生即被遷出王帳的庶出子,幾人聯合發展,才有了如今的氣勢,與二王、四王和六王、□□王不同,二王、四王母族相當,誰也不服誰,便一直各自為營,又中間曾隔著涼儲,受涼王打壓,勢力萎靡,發展上反倒沒有大王子軍團好,六王和另兩王母族強盛,各人背後皆有支持,目前勢力不相上下,單個人實力能與大王子抗衡,也是目前王帳里最能說上話的幾個,老涼王對他們還挺寬容,沒有像打壓前幾位那樣打壓他們,劃分的草場可比擬王儲。」
這其實就是奪嫡的基本戲碼,大家都是王,誰也不甘人後,有實力當然想爭,沒實力創造實力也要爭,除非真閒魚,否則沒有不想那個位置的。
大王子早年一直在苟,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地位,在王帳根本沒有說話的資格,或者說,在他沒有聯合到老五、老七和小十王前,他都沒資格入帳議事,於是一直苟,一直苟到涼儲與老二、老四鬥成兩敗俱傷之局時,他就冒了頭。
老二老四這兩孩子,虧在了與王儲同齡上,也正值老涼王氣勢年紀最盛時,摁死這兩個不聽話的瓢,簡直手到擒來,於是,這倆人算是第一波與王儲爭鬥下的失敗者,若非母族護著,怕早沒了。
到了老六和老九老八時,老涼王的年紀上來了,對諸子間的爭鬥開始有心無力,再加上涼王儲自身不上進,給後來的這幾個兒子一頓削,終命不假年,一命嗚呼。
然,老涼王太疼老三了,既然他沒命坐上王位,那就換他兒子來,如此,涼王孫粉墨登場,成了十個叔伯的眼中釘。
凌湙點著地形圖,邊說邊思索,「蕭郡主對大王子一派非常忌憚,說他是諸王當中最會扮豬吃老虎的一個,自王儲『意外』死亡後,他就成了涼王面前最貼心的人,老二老四這兩個,還因早年受老涼王的打壓心有隔閡,擁兵自重不大聽調令,剩下的也各個不省心,都與各自背後的母家眉來眼去,令老涼王心中非常不滿,涼王孫上位時,只有大王子帶著五王、七王和小十王表示順從之意,其餘幾人皆都心有不忿,時時想要趁機弄死涼王孫。」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