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路同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海拔最低的大同鄉最先開放,其次是塔爾塔吉克族鄉,最後才是晏青棠他們最先來到的庫科西魯克鄉。

這很合晏青棠心意,因為杏花往往受天氣影響很大,且真正的盛花期只有一周左右。他們最先來到開花最晚的庫科西魯克鄉,反倒是能在過來的第一站就看到最美的杏花。

意見達成共識後,三人從臨近白沙湖的所住酒店出發,沿314國道,後又上613縣道,往庫科西魯克鄉而去。

路上要開將近兩百公里,三個多小時後才能到達目的地。

好在新疆沿途皆是美景,副駕駛的晏青棠也不算無聊。

自從來到新疆後,晏青棠自己有了一個奇妙的發現——她對手機與網絡的依賴在一點點祛除。

在山區,在路上,她的手機經常沒信號,別說上網,就是打電話有時候都費勁。可她卻能輕易就放下手機,將目光放在沿途的風景上。

眼裡有景,心裡便不會空。來到新疆,就像是踏上一條蕩滌心靈之路。

庫科西魯克鄉,在塔吉克族語中的意思是鉛鋅,大概是因為鉛鋅是本地主要礦產之一。

新疆地廣人稀,庫科西魯克鄉全鄉只有350餘戶人家,人口大約為1600人。久居在這裡的塔吉克族人民逐水草而牧,過著半遊牧半定居的生活。

這裡屬於典型的高寒山區,平均海拔已達到3200米,季節氣候反差很大,年平均氣溫只有15℃。

獨特氣候帶來獨特景象。「山下杏花山上雪,羊歡馬叫果滿園」,說的正是此處的特別景色。[2]

而百聞不如一見,真正來到這裡,才知道身處「冰山上的杏花村」是何感覺。

放眼望去,遠處雪山連綿不絕,近處的山巒呈深黑色,將村落圍住。而在高原上,春風為古老的杏林送來春意,一樹樹杏花白粉相間,盛放在升起裊裊炊煙的村子裡。

晏青棠見多了杏花,見過「杏花微雨醉」的江南婉約,也見過那拉提草原上即使遭了蟲害,依然成片盛放的杏花林。

可這些好像都與南疆的杏花有所不同。南疆的杏花另有一種野性,堅韌不拔,綻放在高原之上。

三人下了車,步行進入附近的村落。

當地人的生活很安靜,屬於外來者的晏青棠等人下意識維護著這份靜謐氛圍,不去打擾,只默默考察著新疆野杏。

南疆的野杏杏花處於盛放狀態,雖然零星幾株野杏也遭遇了杏鬃球蚧的蟲害,但並未達到一定規模,還在可控的安全範圍內。

晏青棠放下心來,此後拿著笨重相機拍下的,便不僅僅是野杏,還有村莊與生活在其中的人們。

在見到不少當地人之後,晏青棠率先打破沉默,問起肅征:「他們抽的煙,是自己拿紙卷的嗎?」

這也不怪晏青棠注意到,因為他們手裡拿的煙一看就是廢舊報紙卷的。這種樸素的捲菸在晏青棠這兒是第一回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