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不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1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老師說,現在領養比過去審核要嚴格,主要是發現一些拿領養當幌子的事,導致令人遺憾的結果。

事實上,福利院的小孩子身體方面肯定是不如正常家庭生活的小孩子那樣健康,有些成年人是因為經濟狀況丟棄孩子,有些是因為性別,有些是因為自己還是孩子,沒有能力撫養,還有一定比例的成年人是因為孩子有先天性疾病。

傅明裕又問,什麼是「拿領養當幌子」?

老師見傅明裕一臉好奇,尷尬地說,有的孩子被領養之後沒幾年就消失了,不過因為是在海外,他們也只能問一問,不可能真的派人過去追究。

傅明裕話鋒一轉:「有沒有這樣的情況,比如說我領養了其中一個小朋友,相處幾天下來發現不是很合適,當然可能是各種原因。我能不能再將這個小朋友送回來,換一個更適合的?」

「這……」老師不僅尷尬,而且透露出排斥,顯然傅明裕這個問題令他覺得為難和冒犯。

老師收拾好表情,解釋說,前期審核是非常嚴格的,而且是一對一的審核,並不存在中途換人的情況。就算領養回去的小孩子不合適,也不可能再送一個過去。遇到這種無理要求,他們會立刻關閉領養人夫妻的審核通道,不再來往。

老師的回答恰好驗證了傅明裕的懷疑。

既然是一對一的審核,而非一對二,那麼方家又是怎麼做到的在幾天之內換一個小孩子呢?

哪怕是小貓小狗,帶回家養一段時間,後來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將其送人,甚至是遺棄,小貓小狗是一定會有感覺的。它們知道主人不要自己了,性格開朗的倒是能快速適應環境,性格內向的可能會因此抑鬱,不吃不喝。

連貓狗尚且如此,何況是人?

小孩子的內心是最敏感脆弱的,他們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和對環境的感知能力,會察言觀色,知道大人是否喜歡自己。有的故意叛逆,有的故意討好,都是被環境和成年人的行為左右。

老師說這裡的小孩子都知道他們和外面的孩子不同,老師也不希望在領養這件事情上給孩子的心靈造成又一次傷害——成年人的選擇,在孩子看來是對他們的否定。他們會認為是不是自己不夠好,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

老師還舉例說,曾經有過一兩次,審核都已經通過了,領養的夫妻也準備來帶孩子去新家了,卻在臨門一腳的時候變卦,說了一些自己的顧慮,最終放棄領養。

而在這之前,他們夫妻和小朋友已經相處過幾次,彼此都很認可。可想而知小朋友突然得知這個消息,心裡有多難受。整個性格都變了,很長一段時間裡都不笑,也不愛說話,後來還問老師,是不是在相處的時候她說錯話了?

老師是希望用這些事來提醒傅明裕,儘量不要給自己安排這樣的「退路」,儘可能去為小朋友著想。

既然話題已經進行到這步,傅明裕便趁機問:「難道一次都沒有發生過中途換人的情況嗎?可我聽說是有的。是我一個朋友告訴我的。抱歉,我也不是故意要這樣問,只是想了解清楚。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你們院方會同意領養父母換人呢?」<="<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