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不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9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許垚說:「所以說家庭教育非常重要。方許不只是在生理性別、心理性別上產生質疑,就連社會性別也畫了問號。蕭婓曾提示我,去測試一下方許對男人的態度。結果發現,方許對男人有一種非常強烈的排斥、厭惡。可他和遇害的工匠曾經同居過。直到現在我才明白,他厭惡的不是男人,而是男性身份。方許在和工匠同居期間,對外的身份是男性,可那時候他已經做了變性手術,那工匠一定是知道的。知道他變性還發展出感情,說明那工匠並不介意這件事,還令方許在性別和身份認知上獲得一定程度的肯定,令他相信自己的選擇沒有錯。」

也有少數人,生理上是男性,但在心理上自認為女性。不過方許的情況有些不同,他既認為自己是男性,也認為自己可以是女性。當男性身份令他得不到認可,找不到歸屬感,決定逃避的時候,他就選擇去做女性。沒想到做女性也要面臨各種困境、痛苦,和想像完全不同。而且有些事是當他改變社會性別、外觀性別之後,才能切身體會到的。

傅明裕說:「按照方許自述,他自小飽受疾病,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被他認定為是性別錯誤、染色體異常導致的。他認為只要將錯誤改正,捨棄一個性別,身體就會好。沒想到結果只是改變外觀,染色體的異常是無法治癒的。身體沒有好,還被他得知父母一直在欺騙他。雖然他沒有明說,我想他的痛苦不只是身體和性別帶來的,還包括心理層面。無論是作男性還是作女性,是去除還是同時存在,痛苦都會伴隨他一生。」

許垚:「就是因為有一部分人在社會性別和心理性別上產生矛盾,無法達成和解,才會造成爭議。方許無論是興趣愛好還是性格,都更感性,更像是女性,所以他做『林純』這麼久都沒有被人懷疑。他個子雖然高,但是骨骼纖細。舉手投足充滿女人味兒。我觀察過他,而且從來沒有懷疑過他會是男人,我不相信這是他冒充林純之後做的訓練,一定是從小就這樣。」

在《戀愛腦的終極反殺》中也從側面透露,方許喜歡藝術,喜歡奢侈品服飾,身體不好時喜歡和方曉曉一起玩過家家,後來還將方曉曉視為「洋娃娃」,為方曉曉搭配衣服。

方許小時候體弱多病,在學校的時間不長,也沒有和男性同學打成一片,社會影響這塊是缺失的。而在家庭里,方晟和程芸在這塊比較疏忽,也沒有進行必要的性別引導,就是所謂的「社會化訓練」「行為規範」「人為教導」,而是任其發展。還有一種可能是,他們是因為心虛,因為他們也搞不明白方許的性別,想著以後讓他自己選,於是有意忽視,任其發展。

就因如此,方許沒有在幼時培養出喜歡男生「應該」喜歡的東西。雖然說沒有什麼是「應該」「必須」的。但這時候進行「應該」干預,也許可以幫助方許有效認知自己的社會性別,不至於在日後產生那麼大誤解。

方許是十六歲接受器官移植之後,才逐漸恢復男性朋友圈,也就是顧澎和蕭婓的圈子。

顧澎和蕭婓無論是性格、喜好、性取向,都是標準的男性,這令長期和方曉曉待在一起,對自身社會性別、心理性別存在疑惑的方許,受到強烈衝擊。

這就好比一個小時候被送去深山老林生活的人,當他成年之後再將他送到最發達的一線城市,這種社會文明、社會人性帶來的衝擊,如果是承受能力差一點,容易內耗的人,很容易會瘋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