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鳳城人家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8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一個沒有了男人的家庭,就如同房屋沒有了頂樑柱,隨時有可能倒塌,外面的一點點的風雨就會讓它飄搖不定。那時候時她大哥自幼體弱多病,性格懦弱。年幼的二哥不堪忍受別人欺辱,挺起瘦弱的肩膀奮起反抗,身上經常青一塊紫一塊的。二哥好不容易熬到十八歲,就毫不猶豫地就參軍走了,自從二哥當兵之後,她家院子裡再也沒有出現那一小片濕地。

堅強勇敢的二哥,在部隊表現出色,屢屢立功,他成為了家裡人的驕傲。不幸的是二哥在一次抗洪搶險中,被洶湧的大水沖走了,他為人民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這位令人尊敬的英雄再也沒有回到家鄉,於是她家從軍屬又變成了烈屬。

小兒子的離去,讓老母親傷心欲絕,老人家眼淚流成了河……。

幾年後王麗珠的大哥成親了,他的婚事掏空了這個家,老母親積攢了多半輩子的積蓄都花光了。這些錢是她從牙縫裡省出來的,是她從雞屁股里掏出來的,是老二從部隊裡寄來的微薄的津貼,是王麗珠在生產隊掙的工分錢,還有她後來進城工作後存在老母親那裡的私房錢,這些錢全部加起來,勉勉強強的把大哥的老婆娶進了門。

屋漏偏逢連夜雨,令人沒想到的是大嫂的娘家,竟然是一個更加填不滿的大坑,窮的差一點光屁股。無奈這一家人還得從少的可憐的口糧中,摳出一點點,接濟一下大嫂的娘家人。

大哥結婚動用了王麗珠的私房錢,為此,她和老母親沒少生氣。王麗珠脾氣暴躁,對此事不依不饒,因為這件事她多次和老母親發生激烈的言語衝突,非得逼著大哥給她寫欠條,她還賭氣好久不回家。有一次王麗珠好不容易回老家探親,看到不到三十歲的大哥瘦的像一根黑麻杆兒,面容愁苦不堪,髮際線也不知道啥時候移到了頭頂,整個人看起來像一個小老頭,他也實在拿不出這筆錢還她,王麗珠不忍心繼續提起錢的事,就悄悄地把借條撕掉了。

那時,老母親雖然日子過的窮困潦倒,日子吃了上頓沒下頓,但是她還是咬牙讓三個孩子都去上學了。在她樸素的觀念里,不能讓孩子們像她一樣成為睜眼瞎。解放初期的孩子上學,僅僅只是去讀一個簡單的識字班,學校不開設數學、語文、英語、自然科學等這麼多學科,老師只教語文和算數。

他們村子裡的小學校,甚至沒有一間像樣的學校和專業的老師。當時所謂的教室,一般是借用誰家剛給兒子蓋好的新婚房子,暫時還沒有入住,生產隊用上一年半載當教室。主人家一般會欣然應允,他們想讓未來的新人沾一點兒書香氣。

教課的老師,大部分由村子裡的農民來充當,一般他們都認識幾個字,被當做文化人從田野里請進課堂當老師,教孩子們識字算數。如果孩子們幸運的話,會遇到上級給村子裡分配來的專業老師,那種機會鳳毛麟角,是要靠運氣的。那些分來的老師會立刻成為全村的團寵,村民們會把他們當寶,經常會有人把自家自留地里種的新鮮蔬菜和捨不得吃的雞蛋,塞到老師的手裡,然後像做錯事的孩子一樣,急慌慌地走開了。

中國老百姓對文化有一種骨子裡的尊重。

村子裡的教室裡面沒有供課桌板凳,桌椅需要孩子們自備。家裡條件好的,會給孩子準備一套桌椅,但是絕大部分的家庭,只有能力為孩子提供一個小板凳,桌子是萬萬不敢奢望的。孩子們上課用的課桌,大多數是由幾塊板磚搭起來的,壘起一個類似於灶台樣子的磚面做為課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