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君子之劍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8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望著寧和的身影走遠了,一個村人忽然問:「她急著去縣城做什麼?」

有人答:「青騅可是中了舉人了,想來是去見縣尊哩!」

此言一出,頓時引起村人們一片驚呼。隨即大家紛紛點頭:「有理,有理!見縣尊,那確實是很緊要的事哇!」

在這些灘下村村民們的眼中,縣尊已經是頂頂大的官了,只有在每年春耕勸農的時候才能遠遠地見上一回。

眾人不由感嘆:「哎呀!那可是縣尊啊……青騅真是出息了!」

「是啊,可惜她娘去得早啊。若是楊娘子泉下有知,不知該多高興。」

「我一早就知道青騅這女娃有出息!」老黃頭的聲音在人群中最為響亮,眉飛色舞、與有榮焉,大聲對周圍人道:「你們以前成天議論人家叫女娃讀書,是不是?只有我老黃頭看出來,青騅這女娃靈慧,非常人也,不能以常理論!你們說,我這雙眼,不僅能斷天時,還能斷人!是也不是?」

旁的村人都鬨笑起來,紛紛圍著老黃頭,叫他也給自己斷一斷前程。老黃頭吊著眼睛背著手,姿態可高,一個不肯看,搖頭晃腦地走了。

這邊正熱鬧,快步走開的寧和卻已經登上了往縣城的牛車。

天太熱,又是大中午的,這趟牛車上一共就坐了她一人。車夫戴著頂破斗笠,蹲在地上餵那頭拉車的大青牛吃豆子。

這趕車的叫李麻子,人如其名滿臉麻子。他年輕時不小心摔瞎了一隻眼,腿也摔瘸了,從此幹不了重農活,後來就專給村里趕牛車。

李麻子人木訥,不愛講話,見了寧和也只是悶悶地沖她點了一下頭。

李麻子餵完牛,又等了一刻鐘左右,也不管車上就寧和一個,趕著牛就走了。

牛車一搖三晃,不一會兒就能看見前頭岐山縣城青灰色的城牆。

第五章

岐山縣雖只是小縣,但在前朝戰時,卻是剛好位於二國邊陲。又因地形依山傍水,成了兵家常爭之地,故而縣城城牆修得相當結實。

進了城門,寧和便朝著城西直奔而去。

岐山縣以縣衙所在的金橋道為界,分為有東西二城。

這所謂金橋道,其實最早是趙國攻伐這座當時還屬前祁國的岐山縣縣城時,守軍特地在城中又修的一片小城牆,以此劃出內城。這牆為求堅固,曾以鐵石澆鑄。

趙立國後將這片小城牆給拆除了大半,地面上卻也還留存了部分金屬基底,陽光一照明晃晃的閃。因而後來有個詩人經過——恰也是夸岐山「形如龍尾」的那位,大概時間正好是傍晚,那詩人見夕陽粼粼如水而牆基燦燦若橋,故寫詩稱之為「金水河上金橋橫」。於是,這裡從此就被稱作了金橋道。

城西——其實就是當初戰時的內城——多為民居,屋舍挨挨擠擠,修得既窄且密。只除了一處名為九里街的地方,那裡頭建的全都是小宅院,不僅寬寬敞敞,院中還帶些亭台水渠布景。在這九里街中住的,都是縣中那些家境殷實的富戶們,連屋子外的街面都鋪的是整齊的青石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