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之心中憤憤不平。
雖然留宿在蒹葭園中,可也沒同床共枕。
王映霜面上看起來坦蕩,只是高素之心中彆扭,畢竟她的心思也沒多純粹。
不管人心如何像波濤翻覆,日子呢,還是照常過下去的。
朝中紛紛擾擾,齊王府獨立超然,好似置身事外,可仔細想想,哪哪都有的她的影子。
高素之對自己在長安人口中的「傳奇事跡」沒興趣,樂善尼寺那邊傳來消息,說悲田坊已經建設完畢。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高素之已經約上了高滿她們,不過在出發前,她還是往宮中遞了消息,畢竟帝後也是出過錢的,若不是帝後出手闊綽,後頭的朝臣們未必願意湊錢。不出高素之所料,泰始帝對悲田坊的學校沒什麼興致,只要能夠將那群流民安置妥當,讓人民讚頌天子聖明,泰始帝就覺得滿足了。
悲田坊的學校坐落在金城坊,離開遠門、順義門都有些距離,便不能模仿「稷下學宮」「鴻都門學」那般用「門」來取名了,思來想去,高素之借用「樂善尼寺」的名頭來,把學校叫作「樂善學宮」。匾額早已經打好,四個字是沈采真題的,風骨崚嶒,有種向上的銳氣。
到了開學那日,來樂善學宮的大多是些小娘子。可能覺得這兒只是普通尼寺的慈善事業,是女眷們冒頭的地方,沒幾個朝官對學宮感興趣,當今舉文學之士方是大道。
高素之同樣對那些酸腐文人嗤之以鼻,這些人高高在上慣了,懂什麼!
慷慨激昂的宣講稿是王映霜主筆,一開始那四六駢文,只是高素之覺得要入學宮讀書的,大多沒什麼文化,她給王映霜解釋一番,王映霜立馬改成通俗易懂的文稿。
一開始,高素之打算自己念的,不過王映霜攔住了她。宣講也是要把握韻律節奏和強調的。再者,她若是真的調動那些人的情緒,有人當眾掀起「齊王萬歲聲」,那該怎麼辦?最後挑了齊王府幕僚中能用的那個,讓他上去演說。高素之呢,在最後掀開蓋在匾額上的紅綢時出場。饒是如此,也得到一陣山呼海嘯的大喊。
無家可歸的流浪人原本連溫飽都求不到,只是苟且求生而已,可現在齊王竟然替他們興建學宮,請了老師來教他們,這是再造之恩啊。大恩大德,怎能不圖報?
「也不知道最後會成什麼模樣。」高滿望著那算得上恢弘的場面感慨,以她的學識在學宮裡擔任老師綽綽有餘,可她畢竟是公主,不可能留在學宮裡。不過給了高素之面子,她也派遣府中知書識數的前去教書。
「挺有趣的。」慕容觀興致勃勃道。先前她家從泰始帝手中買了些辣椒,後來齊王府中又送了一批過來。為了還這個人情呢,她主動跟高素之提出留在樂善學宮教人習騎射功夫。
那些意圖出仕的家族,只會讓孩子學考試需要的經典,但是在學宮裡不一樣,因材施教,你有什麼天賦、有什麼興趣,就去學哪樣。
慕容觀打算觀察學宮一陣,如果妥當的話,便將戰場上帶回來的一些遺孤也送到這邊一塊兒教。那些遺孤也很是可憐,偶爾幾個幸運的被天子挑中,入宮伴公子王孫們讀書,可大多數都默默無聞,可能一輩子都認不了多少字。慕容家固然可以接濟這些遺孤,但傳出去容易讓聖人忌憚。
小娘子們湊在一起嘀咕,你一言我一語的。
將作大匠鄭本初之女鄭光妙坐在偏角,翻看著一邊的教材——《天工開物》。她眼中泛著異彩,當即決定留在樂善學宮中。
至於鄭本初……他想罵就讓他罵吧,對一個無理取鬧的老男人,鄭光妙只能儘可能選擇無視。
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