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陳姨娘從修真界回來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00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可商賈不缺錢,缺的就是社會地位。

有了這塊匾額,別的不說,至少以後在外行走,其他官員要給他們穿小鞋,也得稍微掂量些。

畢竟,穿小鞋也要名頭,他們可是皇帝親自表彰過的仁商,若隨便給他們安罪名,豈不是打皇帝的臉?

眾人接完了聖旨,臉上都是喜氣洋洋的。

商賈們敲鑼打鼓把御賜的匾額接回家,在鄰居和周邊百姓們羨慕的目光中,把匾額掛在了自家宅子大門上,把玉如意供奉在自家祠堂。

安頓好後,包括鄭元乃在內的所有人,都有志一同去了嚴府,向嚴大人道謝。

大家都知道,他們之所以會受到嘉獎,和嚴大人匯報的題本怎麼寫,有很大關係。

能有此結果,必定是因為嚴大人沒有獨攬功勞,在匯報賑災詳情的題本里給他們表了功。

嚴慶之聞言,捋了捋幾縷美髯,朝著城東的方向一拱手:

「觀主說了,大家同為信眾,要守望互助,嚴某又豈能一人貪功!得此嘉賞,我們大家最該感謝的,還是觀主!」

眾人想起當初觀主號召大家賑災時,確實說過讓大家團結互助,頓時恍然大悟,對嚴慶之的話也深表贊同。

若非觀主早早預料到這場洪災,號召大家全力行動起來,這場賑災根本不可能取得這麼好的效果。

就算他們有錢有人,也不可能趁著這次洪災撈到這麼大的好處。

想到此,眾人心中對觀主的敬仰再上一層樓。

只覺得信奉觀主,聽從觀主的命令行事,是他們今年所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

眾人商議一番,一致決定明日要帶上供品,去慈航觀感謝觀主!

欽差前來宣旨嘉獎賑災參與者,這麼大的事,身在南都的張經宏自然是當天就得知了消息。

向來敏銳的他,第一時間便發現了其中的不同。

這些被嘉獎的人,竟然都是慈航觀的信眾!

要說這事和慈航觀沒關係,打死他也不信。

他暗自留心,然後便發現,接到聖旨的第二天,這幾家便都派了家眷前往慈航觀燒香供奉。

更讓他驚掉下巴的是,除了這些人,同一天去慈航觀的,竟然還有定國公夫人!

定國公府,這次同樣也因為賑災一事被嘉獎,不過國公府身份貴重,是單獨的聖旨。

雖說這次國公府得到的獎賞不過是些田莊財寶一類的,但這主要是因為定國公位高權重,賞無可賞。

而且這些東西只是名頭,將來在子孫升遷上,陛下肯定是會念著這一份功勞的。

賑災期間,張經宏雖說在主持鄉試,對於這次賑災的前後始末,京里可是給他送了消息的。

此次賑災之所以能如此成功,除了南都城官民配合,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緣由便是定國公上書示警。

沒有定國公那一道題本,災民不可能提前遷移,朝廷的賑災物資與錢款也不可能提前調撥,及時到位。

種種跡象加在一起,讓張經宏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

真正主導這次賑災的,只怕是那慈航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