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爸爸是朱棣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80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君子動口不動手?

沒有的事,君子氣狠了也是要干架的。

大家都是經過元末戰亂的,就是沒幾個功夫在身,那也是能拿著手上東西就跟你過兩招的『猛』男,誰怕誰了。

再往上數,以前講究君子六藝,儒士也配刀的。雖然他們現在是手無縛雞之力了點,但先輩們的『武德』風骨他們也繼承了一二。

這次,只能算打個平手!

劉御史他們被攙扶離去,文官這邊同樣沒好到哪兒去。朱元璋一走,就像一座大山挪開,大家都是哆哆嗦嗦爬起來,相互攙扶著走出去的。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吧。

看著這麼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孱弱文官,一旁的武臣目瞪口呆,暗暗抽氣。

說實話,他們武將這邊有不少人到中間根本都聽不懂兩邊人在罵什麼了。但他們能從雙方粗紅脖子和泛白烏紫的嘴皮上看出,殺傷力很強。

一群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武將們,深吸一口氣,搖搖頭。

還是皇上說的對啊,書讀少了,連對方罵你都聽不懂,簡直就是雙倍侮辱。

哎,可看書實在痛苦。

想想自己年紀也『大了』,這輩子再把書讀好也是沒啥希望了。

但是,他們的兒子/孫子還可以啊,年輕啊。

不多讀點書,以後兒子/孫子入朝為官了,豈不是被這些柔弱文官罵到祖宗三代,說不定都還聽不懂,就眨眨眼,然後一臉白痴地回家。

想想就覺得可怕的武將們:「!」

不行,絕對不行。

回去就壓著家裡小子們努力讀書,不說文章寫得多好,至少要聽懂別人在罵什麼吧。

於是這群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武將們,往日裡,朱元璋怎麼苦口婆心地勸說,要重視子女教育,多讀書,卻總是一邊耳朵進一邊耳朵出的武將們,這次終於深刻意識到了,讀會的重要性。

以前就覺得兒子/孫子像自己,不愛讀書,壓了幾次沒用,也不管了,反正武將之家嘛,能上馬打仗就行。

所以比起壓著後代讀書,他們更注重培養後代武力值。

這也就導致了,一群從小隻被家裡長輩教如何打架,卻沒先生教仁義禮信智的將二代、勛貴二代們,大多是惹是生非的混小子。

如今應天府就有這些二代惹是生非的身影了。

一種是一言不合就干架的粗莽混子二代,一種是像李景隆那樣,文不成武一般的紈絝二代。

朱元璋為此也不知口頭訓斥了武將們多少次了,奈何......哎......自家兒子裡還有幾個惹是生非的貨,他老朱都不好把訓斥的話說得太難聽。

怕打自己臉。

只能他老朱多費費心,把這些不聽話不好學的二代塞入府學,多受點書香薰陶。

至於為何不是國子學。

因為國子學規矩嚴,還是他老朱看重的人才培養搖籃,當然不會塞老鼠屎進去破壞,只收有真才幹的二代。

朱元璋倒是沒想到,今日早朝他無意中放任的一遭,居然讓武將們『開竅』了,回去後就拿著棍棒,逼迫家裡小子讀書,一時間,在應天府養成了一陣好學之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