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爸爸是朱棣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79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他怕的從來不是大哥或秦王這些兄弟,他只是怕老爹朱元璋,也願意服朱標而已。

朱高熾還不知他爹心中有了『造反』的苗子,他被舉高高,呼吸間空氣清新,只覺胸中開闊,神智清明。

北平府的藍天白雲,就如他一掃陰霾和煩惱的心情。

....

洪武十八年夏,北平府進入最炎熱的時候,草場的馬兒卻精神抖擻,被人伺候得舒舒服服,騎兵們看著自己的寶貝馬兒,比伺候老母還伺候得精心。

在洪武帝借著戶部侍郎貪污一案,又把朝廷上下換了一遍血,破壞力逐漸蔓延到百姓中產之家,地方小豪強小地主皆受影響之時,北平行都司的小兵小將卻忙著訓練,整日累成狗了,哪還有精力關註上頭的腥風血雨。

再說了,真颳大風也跟他們基層小兵沒關係,勤懇訓練,爭取被燕王選入特戰營才是值得關注的大事。

洪武十六年初,燕王殿下在燕山三護衛里選拔了兩千人做什麼特殊訓練,聽說是要練一支精銳部隊出來。

一開始軍中上下看好戲的多,有徐達在前,那些中高層武將沒幾個看好朱棣搞得這什麼特訓的。

論練兵,大明朝這麼多大將,徐達稱第二,沒幾個敢稱第一。

在你老丈人跟前班門弄斧,燕王殿下您是不是也太心急了點?

害,年輕人嘛,不莽幾回怎麼算年輕過呢。

等現實教他做人就知道謙遜了。

私下裡議論朱棣的多了,但大家面上卻笑笑說,不愧是燕王殿下,就佩服他這股幹勁兒。

反正燕王折騰的也是燕山衛的兵,隨他去弄。

燕山護衛是聽命於朱棣的兵,隨他調遣,與鎮守北平各處的兵將還是有些不同的。朱棣調動燕山衛不需請皇命,但鎮守一地的兵馬調動卻需要皇命,而鎮守大將更需要皇命和藩王兩邊許可,才能調兵遣將。

這樣乍一聽是有點麻煩,萬一軍情緊急,豈不是耽擱事嘛。

所以洪武帝也說過,藩王有先出兵後請命的特權。

當然,朱元璋敢把兵權分給兒子們,肯定也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同時也設置了諸多制約條件。

在老朱看來,藩王兒子們就算一時想不開想造反,那也很難成功。

即便有那麼個萬一.....

就萬一嘛,那不還是他老朱的子孫後代嘛,總比落在外人手中好。

雖然老朱打心底覺得,這個萬一微乎其微,在他老朱提前做好的盤算下,繼承人只要不蠢得無可救藥,按著他老朱定好的來,那是一點不用怕皇位被搶走的。

老朱自信,但不自大,所以直到去世前,針對藩王造反的可能性做了不少安排。

至少三代四代內,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可誰知道呢,有句話叫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沒有天衣無縫的棋局,也沒有完美無缺的計劃,總會有一點意外和變故的,那叫......天意?<="<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