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奇夫人說不準,「委員會隸屬樞密院,行事風格也相似,拖拖拉拉是常態。」
莫倫分析:「今年剛好遇上愛丁堡大學醫學院衝突事件最終宣判。女學生們敗訴,愛丁堡大學撤回對女性進入醫學院的批准。爭辯爭到最凶的時候,看似結局已定,委員會反而要謹慎。」
洛奇夫人認同,作為醫院外聯部的負責人,她對輿論風向也有自我判斷。
「我認為今年委員會同意讓安德森院長參加考核的可能性,比歷年都要高。」
原因有二。
伊莉莎白安德森年復一年地申請,被委員會年復一年地駁回。
可當她這位申請者的身份與頭銜越來越高,英國醫生登記委員會的態度就不得不發生變化。
另外,發生在蘇格蘭的醫學院衝突把女人從醫的問題擺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洛奇夫人:「反對者現在以愛丁堡女醫學生們的衝動魯莽行事為藉口,指責七位女學生不夠客觀冷靜才會在沒有充分證據時口不擇言,當場指責克里斯蒂森爵士是幕後主謀。
那些女學生的性格被認為不適合行醫,將來無法客觀地檢查病情,也會對病患也無中生有,從而造成醫療事故。三年過去了,爭議範圍擴大到整個女性群體。」
這是持續多年的刻板印象,認為女人比男人更情緒化。
莫倫說句實話,「冷靜也要看情況。七個女學生被兩百多人在校門口圍攻責難,憑什麼要求她們冷靜客觀?換成是男學生遇到那種局面,不只是爆發口角,很可能直接打起來。」
話是如此,現實卻很殘酷。
法律的公正是相對的,它無法保護被抓到言辭把柄的弱勢群體。
眼下,終審已經宣告結論。
不可能翻案,只能抓住危機里的機遇。
莫倫說出了洛奇夫人的判斷,「您認為委員會猶豫不決的原因之一,英國從幾百年前開始就一直標榜最出色的醫生是智慧的、性的、紳士的。」
在爭論女人能不能做醫生的輿論風口,這個問題已經引起大眾關注。
今年繼續不同意伊莉莎白安德森參加考核,還用什麼由呢?
在伊莉莎白安德森身上挑不出魯莽衝動的缺點。
她更是在霍亂肆虐時開設藥房收治病人,又獲得法國正規醫學院的學位。不僅成為倫敦教委會的成員,更是第一位被英國醫院聘用的女醫生。
莫倫:「我認為今年委員會找不到好的由拒絕安德森女士參加註冊考試,否則就違背了一直以來英國對優秀醫生的定義。」
那就變成自己打自己的臉。
莫倫略嘲諷地笑了,「或許該慶幸,醫生登記委員會一直以來都標榜他們有著高尚品格。」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