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化減少了僱工人數,但人均工資上升,美國造紙工人的工資是英國的一倍。這種情況下,整體成本還在下降。
英國造紙業倒是想效仿,但各種方面相互掣肘。
比如成立的兩家工會彼此拆台,與造紙商洽談工資時各談各的,順帶踩對方工會一腳,最後讓漲工資淪為一個笑話。
他早知道美國造紙業技術發展迅速,但沒料到這麼迅速。
麥考夫從佩特、斯廷頓兩家公司的低額報價單,反推出他們的進貨價格。
那家造紙廠是採用了什麼樣的機械革新,能把紙張價格打到全行業最低呢?
然而,ZP、WS在美國對歐洲的紙張遠洋貿易中市場占有率不算高,稱不上知名公司。
麥考夫在調查查德死亡內情之前,都沒聽過這兩家紙張貿易公司。
「聽說這兩家公司開了三年,生意如何?」
麥考夫問:「是越做越大嗎?倉庫平時忙嗎?在外倒是名聲不顯。」
老湯姆搖頭,說:「兩年半前,兩家公司在普利茅斯各自租借了倉庫。我瞧著出貨情況沒什麼大變化,倉庫里的人也透露過一兩句,兩個大老闆能拿到低價紙張的份額有限。
佩特與斯廷頓都想直接在英國開造紙廠,引入美國的機械新技術,但也就是構想,目前為止沒動靜。」
麥考夫想到兩家倉庫對新客戶參觀考察時不積極準備的態度,這與公司供貨量有限不著急拓展業務的現狀吻合。
他又問老湯姆,「我看兩家倉庫的管有點混亂,這兩年多出過事嗎?」
老湯姆沒藏著掖著,「不騙您,兩家都發生過幾次火災。ZP鬧過兩次,WS發生了三次。
火勢挺大,每次都有半個倉庫被毀。兩邊倉庫主管還為此打架互毆,懷疑是對方縱火,畢竟兩位大老闆在美國就關係不合。」
「火、災。」
麥考夫若有所思。
佩特與斯廷頓是為演出不合,逼真做戲到這種地步了嗎?
或者之前的推測有誤,這兩個美國佬只是單純的商人,與查德之死無關?那又要怎麼解釋查德與琳達有過往來?
麥考夫問清幾次火災的詳細時間,前往海關辦事處。
希望能獲得兩家紙張公司的報關清單,查明具體載運了哪些貨物進入普利茅斯。
再交叉對比火災時間,推測哪些東西被燒了。
*
*
3月26日,賽馬宴的前一天。
英格蘭銀行出了一件大事!
上午九點半,強事被發現死在在他的辦公室內。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