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通過人體測量法,記錄被捕者的頭部、四肢、身高體重等數據。
依照年齡排序,建立嫌犯與犯罪者的檔案資料庫,利於治安管,迅速定位累犯。
現在,莫倫公布指紋初步研究,論證了每個人指紋的唯一性。
哪怕手部受傷,傷愈後,重新長出的指紋也不會發生變化。
比起測量人體數據,記錄指紋更能鎖定一個人的身份。
以此為基礎,建立倫敦的犯罪者檔案資料庫,非常能體現蘇格蘭場的科學性與專業性。
莫倫向丘奇發出參會邀請後,很快得到肯定回信。
在演講開始之前,兩人已經低聲談論起巴黎警局的檔案系統有哪些不足,以及要如何在倫敦建立指紋檔案系統。
丘奇讀過了《柳葉刀》上的論文全文。他對指紋如何形成的興趣不大,更看重如何實踐運用。
「我看到您提出的指紋分類,以指紋三角為定位依據,大致分成有弓、箕、斗三類,然後再進行細分。這對建立檔案非常重要,否則面對每個人不同的指紋,是不知如何高效歸納。」
丘奇:「下個月,請您務必親臨蘇格蘭場,給警員們授課,教導他們如何正確記錄與鑑別指紋。」
莫倫點頭:「感謝您的信任。能為維護倫敦治安出一份力,是我的榮幸。」
兩人都露出了祝願合作愉快的微笑。
演講即將開始。
莫倫右側座位的聽眾也到了,是英國醫學總會事奈傑爾。
雙方打了招呼。
奈傑爾也很期待地對莫倫說:
「我讀了論文,您根據已有數據做出計算推測,可能會存在640億種不同的乳突紋形態。這真是驚人的數字,以16億全球人口估算,四個世紀後,才有一次可能讓兩個人的指紋相同。」
莫倫微微頷首,補充說明:「更準確地說,這個數值僅僅計算了一根手指的比較結果。每個人十根手指的指紋也不一致,所以比對兩人雙手十根手指的指紋,這個數字就是640億的十次方。對比地球人口數量,兩人指紋完全相同的可能性趨近於零。如有可能也要相隔百萬年。」①
奈傑爾不由感嘆,「自然規律面前,人類太過渺小了,不可能見證相同指紋出現的那一天。」
莫倫微笑:「我們觀察到這一現象,證明了生物學的奇妙。即便生命短暫,但也觸碰到了大自然的魅力時刻,那就頗有樂趣。」
奈傑爾也笑了:「哈哈,您說得很對!我就來聽精彩演講的。看論文就知道您與您的團隊做了充分詳實地研究,我更期待稍後近距離觀看樣本。」
礙於如今攝影技術尚不先進,期刊上登載的指紋圖案或生物樣本照片都很模糊。
演講後,展出部分實驗樣本,可供業內研究者仔細地近距離觀察。
莫倫知道今天很多人是衝著樣本展來的。
她不會敝帚自珍,想要建立相對完善法醫學體系,僅憑一個人的力量遠遠不夠,指紋檢測只是非常基礎的部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