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世紀女領主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3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這就和地處羅蘭西(羅蘭西其實就是捏他了義大利地區)中部,將羅蘭西視為禁臠的教廷直接對上了。

強龍不壓地頭蛇,慕伯漢在羅蘭西耗費了幾百年,即使偶爾能占上風,也不能持久。最終的結果就是,新『羅馬帝國』崩潰,至於羅蘭西那邊, 更是一點兒實際的都沒拿到。甚至在二十年前,皇帝已經缺位了近二十年!

這之後『羅馬帝國』選舉『羅馬人的國王』,就是實際上的慕伯漢國王, 居然不再是曾經四大諸侯選,還加入了三位大主教。可見羅蘭西的便宜沒占到,自身國力衰弱後,反而被反攻倒算了。

是的,二十年前,慕伯漢地區的一眾豪強發明了一種新的權力運作體系,即皇帝不再是『兵強馬壯者居之』——其實一開始,慕伯漢國王這個位置,就不是家族繼承制。

這大概是因為慕伯漢地區,各大領主實力比較均衡,大家彼此不能奈何,就只能照著更古老時期的制度搞『部落選舉』。

這都是蠻族時期的記憶了……

但這種部落選舉,看似民主,實際還是強者為尊的。大概就是某一時期內,慕伯漢地區某個大領主格外強勢,雖然不到壓倒其他所有人,真正實現統一的地步,但也能讓其他人認老大。這種情況下,高情商是大家民主選舉,低情商其實就是被打服了。

可想而知,這樣上位的慕伯漢國王兼羅馬帝國皇帝(皇帝其實就是當選國王后,再找教皇加冕的一個頭銜。畢竟此時的觀念里,『羅馬皇帝』不可能是選出來的,得從教皇那裡獲得法理),實權肯定捏在手裡,位置穩穩噹噹。

之所以說二十年前,慕伯漢地區的諸侯發明了新的權力運作體系,就在於選舉居然真的就是選舉了。而不是武力上制勝後,走過場一樣搞『選舉』……雖然,在這個選舉體系下,要競選成功,靠的也不是能力什麼的。

如二十年前那次,選的慕伯漢國王兼羅馬皇帝,就是慕伯漢地區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領主——要知道,慕伯漢地區大小領主300多個,這位在其中實在不出眾。剛選出來的時候,甚至很多人不知道這位是哪兒來的。

這種結果,可想而知,其實就是實權人物們協商談判出來的。

教會有三大主教參與,再加上慕伯漢地區舊有的四大領主,七個人組了一個『選舉團』……教會那時候當然不想要強勢的慕伯漢國王,之前他們可受夠了慕伯漢把手伸到羅蘭西的苦!所以四大領主看似最接近國王寶座,實際提名他們做國王,根本不可能成功。

至於四大領主內部,他們也不團結。一方面,經過多年的『磨合』,大家的實力充分匹配,換個說法就是更均衡散裝了。要選他們中某個人,其他人不會願意。而如果要強行推動,也沒人有那個實力。

這種情況下,選出一個小領主更像是一種必然。

只不過上位的這位似乎頗有政治智慧,作為一個最『弱小』,根本沒法對領主們發號施令的國王。他倒是憑藉著靈活的身段,良好的人緣,以及到底提升不少的政治地位(哪怕這個王位和帝號是象徵性的,對一個毫不出彩的小領主也是極大提升),迅速穩定了位置、擴大了家族實力。

雖然還是弱,還是要在位置上小心翼翼。二十年下來,在國內除了那幾個大領主,也算是說話有人聽了——是的,當初選上去的那位『慕伯漢國王』,現在還在位呢!今年已經66歲,以此時的普遍壽命,真是長壽呢。

總之,本來慕伯漢地區就比較散裝,現在又有一個弱勢君主,就更是裝都不裝了!如果說以前還能說是『聯邦』,現在就只能勉強維持一個『邦聯』體系。除了還存在一個象徵性的『盟主』,各擁有獨立統治權的大領主,和其他獨立小國的國王也沒什麼兩樣。

至於最近慕伯漢和瓦松的戰爭,並不是慕伯漢皇帝和瓦松王室爆發衝突,而是瓦松王室和洛塔林吉亞公國在針對『澤布蘭』爆發繼承戰爭。這也算是這年頭最常見的戰爭理由了——貴族們彼此聯姻,就導致一塊土地絕嗣後,會有很多姻親宣布有繼承權。<="<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