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莎依舊沒有直接開口答應什麼,只是一言不發地前往下一處工場,這是一處紡線場。不少紡車整整齊齊地擺在開闊的室內,每架紡車後都有一個工人照管。
從路易莎的感覺來說,這些工人的紡紗動作都斷斷續續的,很不連貫。而她只是看了一會兒就知道了,這是因為紡紗和卷紗是沒有協調好的兩個部分。紡一圈的紗線後,還得將這些紡好的紗線從錠子末端轉移到卷線的位置……真是打亂節奏、耽誤功夫!
「就不能想辦法改進紡車嗎?紡線和卷線完全可以同時進行啊。」路易莎下意識開口。
這倒不是說,她知道這種紡車該怎麼造,而是她本能覺得紡車應該是那樣的。這種『本能』可能來源於她曾在某張圖片,某個視頻里看過的老式手搖紡車,反正她印象里紡車的轉動應該是順暢的,不會為了卷線斷斷續續。
不過她也想不起來那種老式紡車是怎麼做的了,所以這會兒說這個也沒用。一旁陪著的維爾德先生大概是不太懂,就順著說道:「是的,紡車應該改進得更好才行,現在紡車紡出的紗線,品質不如紡線工手紡,沒有那麼均勻緊緻。所以行會規定,紡車紗線只允許用在緯線上,經線還是得紡線工手紡才行。」
這個紡線場只有紡車紡線,所以全都是制緯線的。至於制經線的紡織工,那基本都是『紡線女』這個群體了,她們肯定是在家計件工作啊。
「但你們還是用了紡車紡線……看來,紡織業永遠缺紗線,這不是傳聞。」路易莎敏銳地指出了這一點。
雖然覺得紡車紡線品質比不上手紡,但製造商的底線也就是經線不用那種紗線了,緯線還是要用的。之所以這樣,就在於制約紡織業生產擴大的,一般都是紡紗這一環節。這一點,無論是中世紀,還是工業革命初期,可以說是一模一樣。
織機的發展很快,手工紡紗根本跟不上!現在出現紡車,效率高了不少,所以拼著品質下降也要用——當然,站在路易莎這個現代人的角度,紡車出的紗線或許當下品質差一些,但它代表的才是『未來』。
手工紡線已經到極限了,再怎麼發展,也不可能更好更快。紡車則不同,機械化的路才剛剛開始呢!
維爾德先生還被路易莎的『懂行』嚇了一跳呢!就從他們『勉強』也要用紡車這一點,就想到了紡織行業一直受紡紗效率低下之苦——說實話,要不是紡紗這一環,產出已經到了極限,毛紡織業的規模擴大還要更快!
「是,是的,一直以來,紡織業都缺少紗線。所以即使知道紡車出的紗線差一些,也只能使用,不然很多織機就要無紗可用了。」維爾德先生順著說了一句,又覺得路易莎似乎對紡出低劣紗線的紡車並無惡感,反而挺認真地看著那些放著。便試探著問:「您認為紡車怎麼樣?」
路易莎和此時的貴族當然不是一個思路,貴族才不在乎紡車提高的工作效率呢!他們只會要最優質的商品,反正也不是買不起……所以很容易排斥紡車這種事物。
此時聽維爾德先生有些忐忑的語氣,她倒是很肯定地說:「紡車當然很好,至少比手工紡線要好。要我來說,手工紡線從古羅馬時期就基本如此了,將來也不可能有什麼變化了。紡車則不一樣,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將來的上限要比手工紡線高得多。」
第164章 穿越中世紀164
看過紡線之後, 織布之前的工序就只剩下一個絡線和整經了。
外行不懂這是做什麼,但說起就很簡單了。絡線是將紡線時卷到卷線杆上的紗線,卷到卷線板或者絡車卷線輪上, 目的都是為了使紗線卷出圈徑一致的線捆。這樣,很容易就能確保取下來的線捆規格一致,而且系成一束一束的,清洗、染色、上漿也方便。
絡線完畢, 清洗、上色、上漿之後(如果選擇在這階段做這些工序的話),就可以製成規格分量一致的紗錠了。當然, 『紗錠』說的高大上, 其實還是換一個東西繞線而已。一般會用小木棒樣式的紗軸繞線,緯線紗軸得安在織機的特定位置,還得調整排布好,這個過程就是『整經』。經線則簡單一些,紗軸安裝到中控的梭子中就行了。<="<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