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即使是這樣,身為君主也不能安心。此時是中世紀中晚期的樣子,諸侯征伐已經過了高峰期,蠻族入侵的狂潮也被有效抑制,基本幾大滿足都被抵擋在了西方核心區之外——『蠻族』也是相對來說的,當羅馬傾頹,蠻族取代了他們,接管了他們的土地和文明,蠻族自然就成了聞名世界的一份子。
只不過,當舊蠻族邁入『文明』後,曾經孕育出他們的、艱難困苦的世界邊緣地帶,自然會有新的蠻族生息。再然後,為了財富和更好的生活,又來衝擊『舊蠻族』們。舊蠻族們理所當然自命為『文明人』,相對的新蠻族就是『野蠻人』了。
總之,看起來這段時間西方世界趨於平穩,可以劃分為『盛世』。但就像華夏的盛世之下,依舊多的是饑饉,普通老百姓所謂的好日子,在後世人看來也只是飢一頓飽一頓,根本經不起任何外部世界一點兒變化的可悲生活。西方中世紀的『盛世』,戰爭也依舊是個過於日常的詞兒。
最多就是戰爭的烈度、規模和頻率都有所下降,但以後世人的眼光來看,還是動盪歲月。封君與封臣之間,領主與領主之間,從來不能放心。
路易莎真切感受到了紀堯姆對集權的渴望,想了想後說道:「集權的確很難,君權與臣權,中央與地方,一直是做著博弈的。即使是君主集權方面堪稱『典範』的遠東絲國,達成的君主集權也只是妥協下的集權呢。」
因為路易莎的原因,紀堯姆對『遠東』是有一定了解的。『三國演義』的故事都聽路易莎講過了,其他或真實,或戲說的歷史故事當然也會聽一些。這時候聽路易莎說『絲國』是君主集權,也完全不突兀。
他早已在之前的故事裡就知道了,在『秦朝』完成大一統後,遠東的絲國就全國範圍內由分封轉向郡縣了。雖然『漢朝』一開始,皇帝有分封自己的兒子做國王,可那和獨立王國的國王是兩回事。更何況,『漢朝』的皇帝還總想著削弱封國的力量,更是讓分封名存實亡。
總之,漢朝的皇帝就如同古代的羅馬一樣,統治著廣袤的領土。但不同的是,羅馬很難將行之有效的統治延伸到外省,除了核心統治區,其他的地區,中央和地方也是妥協的。漢朝的統治則非常細緻,真的可以下到很小的行政單位。
雖然只是聽路易莎和一些去過絲國的外國人講那邊的故事,無法理解他們是怎麼做到的,但紀堯姆依舊難免心馳神往。
這時候聽路易莎說遠東絲國的君主集權也是妥協的,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完美』,他倒是有些好奇了,追問路易莎。
路易莎上輩子上大學學的並不是歷史,『歷史故事』知道,可其中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就只知道一些基礎的、大而化之的東西了。紀堯姆問華夏的君主集權怎麼妥協了,她也解釋不清楚,想了想還是決定講故事。
現在的華夏是元帝國時期,路易莎就以元帝國以前的故事來說明。她講了圍繞『鑄幣』發生的一系列央地博弈,一旦中央強勢,當然會儘可能收回鑄幣權,使其完全在國家的管控下。可當亂世來臨,地方自己鑄幣就非常常見了。
圍繞鑄幣,中央和地方的博弈一直非常緊張,可以以小見大。另外,鑄幣權在此時的瓦松也是一個很能挑動神經的話題,王室一直致力於收回地方鑄幣權,至少要限制地方鑄幣出地方後的流通。拿這個舉例說給紀堯姆,也更有代入感呢。
當然,具體能從這個故事裡感悟到多少華夏央地博弈的微妙,就看紀堯姆的『悟性』了。
說實話,從最後紀堯姆的神情來看,路易莎並不覺得他感悟到了什麼。他當然聽懂了這個故事,也理解了遠東絲國的君主集權是真實存在的,但又沒有想像的那麼絕對。可要說弄明白了其運行原理,還找到了可借鑑之處,對當下的他有什麼啟發,那是沒有的。
嗯,其實就和路易莎差不多嘛。
不過說著華夏的故事,路易莎的思路卻慢慢打開了,不經意就聯想到了很多,她想到了世界歷史上別的國家的君主集權之路。像華夏那麼複雜、精巧的,別說融會貫通了,就是直接抄作業都很難,畢竟情況不同,想也知道生搬硬套只會失敗。<="<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