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世紀女領主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07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當然了,路易莎說一句『商人來招標』很簡單,具體怎麼把各項工程分段,拆分成不同的招標工程包,供商人來競標,這是很複雜的。有的工程還好一些,有的工程卻得考慮和其他工程是一個系統的,分給不同的團隊做,最後能不能統合的問題。

所以之後開會就是圍繞工程分配來的,還根據不太的招標工程包制定了競標條件……至於更細節的事兒,則不必路易莎帶著這些人開會討論,自有下屬們補充完善。

但即使如此,這個會也開了三天,開一天休一天,花了一個禮拜才開完。

在最後,路易莎還特別提了一點:「改造西岱有一個和過去城市改造不太的地方,那就是大學。西岱有不少學校、來自外地,甚至國外的學生,這是一個優勢,得好好利用起來。」

在路易莎想來,此時說得上教育中心的,也就是一個瓦松的西岱,一個羅蘭西的博洛尼亞了。作為一個教育中心,一個『大學城』,不說文化上的影響力,單純從算經濟利益,也是不少的——教育也是一門好生意,更不必說年輕學生的消費力了,做大做強後,至少源源不斷支持一個大集市,活躍西岱本地經濟是沒問題的。

所以,改造西岱城的工作重點之一就是把城裡的大學統合整理好。

第241章 穿越中世紀241

路易莎身邊的親信都不陌生她對『教育』的重視, 以及對『大學』這種教育機構的推崇——前者更容易看出來,畢竟在這個文盲多的驚人,即使貴族也多數不在乎文化教育, 很多貴族子弟文化水平停留在『不做睜眼瞎』階段的時代(甚至有的貴族子弟也是睜眼瞎,也就是說,連字都不認識),路易莎自己博覽群書不說, 身邊也多的是才學出眾之輩。

甚至,原本沒什麼文化的人去到她身邊, 一旦因為能力得到重用, 也會被她要求『多讀書』『多學習』。

而後者,對大學的看重與推崇,就得是留意路易莎說話做事細節的人才知道了。路易莎每每提到大學,總是特別寬容(大學師生在任何時代都是思想更加活躍的一批人,這種特質放在封建社會,就是『不安分』, 這也導致統治者總要對他們有所限制)。而如果聽說哪個青年打算去大學求學,評價也很正面。

其實路易莎也知道這年頭的『大學』和後世的大學根本不是一回事,最明顯的,大學學的科目主要是神學就夠讓路易莎這個現代華夏人無語了。

當然,這也無可指摘,畢竟大學的起源正是一些有遠見的高級神職人員眼見神職人員素質劣化,從而組織的培育神職人員的地方——現在的大學也有教法律、醫學等少數幾類知識的,可神學依舊是占據學生主要精力的『必修』。

但是, 不管怎麼說,相比起出身貴族所以理所當然占據更好的資源,大學的出現就是一個進步!給了這個時代的平民子弟不多, 卻真實存在的向上流動的機會(雖然進大學求學,也需要一定財力支持,最窮苦的底層人無法走上這條向上的路)。

另外,大學別管學的什麼,出來的學生普遍是強於沒有大學背景的人的。這也不奇怪,大學說是主要學神學,可能進大學的,本身就算這年代的知識分子了,至少能讀寫拉丁文。而且神學又怎麼了呢?中世紀神學就是顯學,就像華夏的儒學一樣,發展到頂峰,早就將很多其他的東西吸納進自己的體系了。

哲學、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東西都有,只看學的人有沒有心思往特定方向鑽研而已。

再加上大學有一些學習過程,這對求學也是一次篩選,考驗他們的學習能力、獨立生活能力——多數大學生都是離家求學的,而這個時代的離家求學和後世可不一樣,求學地往往談不到舒適周全,而通訊條件的惡劣,又讓親友很難及時給出支持。

想想後世學生,哪怕是留子們,也不至於如此吧?但大家還是普遍覺得留子們留學回來,獨立生活能力是得到了極大鍛鍊的(當然,特別有錢的留子除外,有錢在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生活得很好。根本不需要適應當地,以及獨立生活)。

總之,能夠大學畢業的大學生,不必懷疑,學習能力、知識面、自主性,乃至於抗壓能力,都是此時的佼佼者了。<="<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