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放在半年前,皇帝素來乾綱獨斷,成年皇子入朝也是應有之事,不過是依舊例罷了。就算為人臣子的有些偏向,總也要想想上頭的皇帝。如今偏生是皇帝病了一場,滿朝上下都知道陛下身體狀況不如以往好,怕是不知多少人尋思著摻和那立儲之事。
王爺們在這個時候入朝......
明棠自知自己的政治素養與裴夫人比起來算不得什麼,見她如此心憂,免不了寬慰道:「說到底,這也不過是天底下最大的一樁爭產官司罷了。我們家既不圖現下的老爺給我們多分潤些東西,也不圖早早巴上以後的新老爺,只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不被人鑽了空子就好了,何必想那麼多呢?」
裴夫人原也不過是一時心亂,都是早有心理準備的事,明棠不疾不徐一番話說完,她也就恢復了平常的鎮定,取過兩人的手掌握在一起,輕輕拍了拍:「看阿鉞的樣兒也是不急的,倒是我,年紀越長,越是沒了決斷了。」
「正是你說的這個理兒,我們家無欲則剛,自不必過多煩憂。若是有人想拿捏一二,我們也不是真的軟柿子!」
第86章
冬隨一夜去, 春還五更來。對於京城的百姓來說,當那場大雪漸漸消融,道旁柳樹漸漸泛出綠意時, 春天就已經漸漸來臨。對於朝臣們來說, 直到定國公世子裴鉞歸了家,放鬆了對皇城的過於嚴格的管控, 春天才總算來了。
皇帝久病不朝, 京都並未起什麼風波, 私底下卻是暗潮湧動, 如今裴世子歸家, 天子顯見已是大愈,可以臨朝。總算是回歸了以往的秩序, 少不得讓人從心底長長鬆口氣。
倒不是說皇帝真有那麼厚重的君威, 病才剛好, 一切暗潮湧動都立即止息,而是一個養病的皇帝和一個健康的皇帝,對於儲位的影響自然是天差地別。
前番京城中那堪稱風聲鶴唳的氛圍, 也著實是讓京城一眾官宦勛貴都有些不適應。
天還未明, 有資格列於朝上的朝臣們已經如往日一般, 收拾齊整,從京城的四面八方, 朝皇城匯聚而去。
一路上按官品高低,自有順序。那官位高的,或乘車或乘轎, 一路不停;官位低的,遠遠瞧見車轎前掛著的燈籠,便已知該不該讓路。
是以朝臣雖多, 若從上空俯瞰而下,直是井然有序,夜色中如流動的燈河,流暢至極。
謹身殿大學士、禮部明尚書如今身居閣老位,自然是從出了明府起,一路暢行無阻,直到了皇城門前才稍停了一停,待守門衛士放行後,沿長街直到宮門前。
到了這裡,以他的官位,也須得下車步行。明尚書素來身體康健,從宮門到大殿這一段距離雖長,一路漫步而行,絲毫不見面色有變。首輔俞尚書卻是畢竟年紀大了,立在殿中時,還稍稍有些氣喘,好在陛下未至,靜立片刻也就罷了。
皇帝病癒後首次臨朝,自然開的是大朝會,凡是能動彈的,盡皆立於殿中,一絲聲響不聞,如同木塑一般。直到皇帝於寶座上坐定,群臣見禮時,才被點化,齊聲恭迎。
丹陛之上,皇帝垂眸掃視一遍,抬手叫起,卻是待聽罷稱頌,又隨手處理幾件不痛不癢的事後,立即命人頒旨。
殿中自是無人敢抬頭去看皇帝的表情,也沒人敢遠遠看一看皇帝的面色,只聽其中氣十足,心中感慨:看來陛下的確是徹底大好了,而不是病情稍一好轉便出來穩定局勢。看來一切都在陛下掌握之中。
而這紛亂的念頭卻隨著內侍汪伸一句一句念來,完全被其吸引。
拋去那些套話,這旨意仔細聽來,就一個意思:皇帝命四位皇子入朝觀政,分領兵部、戶部、刑部、工部諸事。
旨意既下,自是無可置疑,見群臣無事,皇帝隱在冕毓下的面容上浮出一個淺淡的笑,便命散朝,自回御書房中批閱奏摺。
散去的朝中大臣們也免不了三三兩兩,談論起這道出乎意料的旨意。
皇帝素來身體康健,登基以來一步步收攏權力,如今朝中高官多半是皇帝一手提拔上來,想要做的事基本沒有做不成的,稱一句乾綱獨斷也不為過。
而其自來身體康健,思維敏捷,朝臣們習慣了在這位陛下手中做事,君臣之間不止有默契,也有情誼。是以雖然王爺們漸漸長成,皇帝也逐漸年老,因察覺其不喜歡有關儲位的話題,朝臣們也就不去提起。
反正陛下康健,宮裡去年還有小皇子降世,若是陛下再康健個一二十年,到時候再提儲位之事,連候選人都不一定是誰呢。<="<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