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農門團寵小嬌娘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25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校長,我們願意跟著山離去他的家鄉,幫他查出真相。」

兩個分到山裡山離家鄉的小子,也是高聲說道。

「校長,我們願意換。

正好我們想去看看大海是何等壯闊呢!

等山離以後事情了了,想要去海邊,我們再換回來。」

「是啊,都是一個樓里的兄弟,山離的事就是我們的事。

我們分到隔壁州府了,有需要幫忙,山離一定要喊我們。」

旁的小子們也是紛紛應聲,聽得山離紅了眼圈兒,方玉也很是欣慰。

都是苦命人,互相幫襯,互相庇護,才是前行的動力。

山離團團作揖,謝過眾人,這事就算定了下來。

他開了個好頭兒,其餘小子們有的也動了心思,想要換個自己嚮往之地。

方玉也沒攔著,給他們自由交換的機會,最後報上來,記錄成冊,有事能找到人就好。

左右這些孩子出行,一是為了歷練,二是為了給家裡安一個落腳地,方便以後來往。

就算有個差池,也於大局無礙。

很快,小子們就定了地方,冊子也寫好了。

當晚,小子們各自整理了東西,塞進一個灰撲撲,不起眼兒的雙肩包。

雙肩包也是學校統一發下來的,沒什麼標誌,但卻是羊皮做舊之後縫製的,輕巧防雨水。

幾乎每個孩子的背包里,都有鉛筆,喜愛的書本,記錄沿途風土人情的冊子,簡單的常用藥。

換洗的衣衫鞋襪,還有平日喜愛的一些用物。

湊一起不過是半背包,最後再加上一小張狼皮。

狼皮上縫了綁帶,摺疊起來是坐墊兒,當真需要時候,打開來,可以鋪,也可以蓋,保暖不成問題。

至於乾糧,孔家裡老少忙了兩日,烙了很多麵餅,一個小子帶了十張。

另外,還一人配了一罐子的肉醬。

不是眾人吝嗇,不肯帶好吃的給孩子們。

實在是出門在外,吃用之物都不好太扎眼。

而且孩子們年紀不大,萬一捨不得吃,食物放太久,再吃下去,反倒容易害了肚子疼。

不如就是麵餅加肉醬,隨便抹一抹,加一杯熱水,就能對付一頓了。

出發的時候,趙金蓮婆媳等老少婦人們,挨個檢查了孩子們的衣衫,摸著他們的衣角縫了碎銀子,袖口裡還有銀票,這才勉強放心。

原本給孩子們準備的是銅錢和碎銀子,但後來又怕孩子們銀錢露白,惹了禍事。

最後,集眾人智慧,就一人給了五兩的小銀票,三兩碎銀,都縫在衣衫里,外邊只留隨時能花用的一點兒銀子和銅錢。

方玉和方圓兒方老二都是覺得好笑,但也沒有攔阻。

這是老人對孩子的疼愛。

孩子們先前興奮又歡喜,到了當真分離的時刻,才知道不舍。

也不知道誰帶了頭兒,跪倒在地,撲通通給眾人磕頭。

趙金蓮等人都是抹眼淚,畢竟是整日在眼前長大的孩子,說散就散了,以後這裡可要冷清了。

方玉喊了孩子們起來,最後囑咐了一遍。

「出門在外,不惹事,但是也不怕事。

學會分辨善惡,學會量力而行。

最主要是不要羞於同家裡求助,一旦有你們解決不了的問題,隨時回來搬救兵。

另外,你們掛在脖子上的瓷瓶一定要保管好。

關鍵時刻,倒出裡面的濕泥,握在手裡,默念要回家,你們就會回到這裡。

一年內,這瓷瓶有效,超過一年就不成了。

所以,無論你們在外邊如何,到了一年之期,一定要回來一次。

聽懂了嗎?」

「懂了,校長放心。」

小子們下意識摸了摸藏在衣領里的小瓷瓶,都是更有了底氣。

只要隨時都能回家來,他們就走到哪裡都不怕。

「好了,出發吧。」

方圓兒取了名單,開始帶著孩子們出空間。

大魏十八州,暫時方圓兒可以定位來去的地方,只有力熊夫妻在沈老爺的那個縣城,京都,橋安縣和金河縣。

按照就近原則,她把孩子們分批送了出去。

其中因為金河縣地處大魏正中,聚集的孩子最多,達到六十個左右。

方圓兒怕引起外人注意,這六十個孩子,她提前吩咐力虎趕到東州府,臨時又增加了一處地點。

小子們在空間裡生活了四年,集體生活讓他們學會了協作,學會了體諒。

能寫會算,也有幾分自保的手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