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農門團寵小嬌娘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33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就在這個時候,花想容又有了動作。

陳武召集了很多工匠,採買了很多木料磚瓦,開始修繕京都所有濟安堂。

朝堂每年其實都有銀子撥下來,用於修繕,救濟孤寡。

但一層層拔毛下來,濟安堂連一文銅板都見不到。

孤寡乞兒們,白日裡乞討求生,晚上回到濟安堂,有面牆能擋擋冷風就不錯了。

先前方玉還在京都時候,也不是沒能力,關照所有濟安堂。

但是,他一個小小的七品書記官,到底不好太張揚。

所以,只有兩座濟安堂受了改造,受益很多。

為此,也順利收容了那些被拐賣來京都的幾百孩子。

就是方玉外放出京,陳武也每日都要來往一趟,繼續照管。

如今,花想容成了高調的肥豬,索性就高調到底了。

於是,半個月功夫,所有濟安堂被修葺一新。

牆壁的裂縫堵好了,缺少的屋瓦換了新的,門窗重新刷漆,糊窗戶紙。

屋裡大炕重新搭建,鋪了新炕席。

地上有長條桌,長條椅子,放置東西的木格柜子。

所有在住的男女老少都要登記名字年紀。

若是接受方家的救濟,就保證要聽從方家的安排。

偷盜者,不要。

逞兇鬥狠者,不要。

賭博,不要。

以大欺小,以強欺弱者,不要。

總之,在這裡能吃得飽,穿的暖,住的舒坦,但也要守規矩。

對於這一點兒,自然有人不滿,但大多數人都是盼望歡喜的。

因為有珠玉在前啊,那兩座被方玉早早經管起來的濟安堂。

如今老人孩子可都活的不錯。

有的孩子,甚至已經在外邊找差事,養活自己了。

很快,京都所有濟安堂都面貌一新,街面上,也極少能見到乞討的老弱病殘了。

取而代之的是穿戴一新的半大小子們,拎著掃帚,推著小車,仔細清掃街路。

各家做生意,誰不想門前乾乾淨淨,看著也舒坦啊。

但凡不是摳門兒到極致的掌柜,都會讓小夥計送點兒東西出來。

饅頭餅子,簡單用物,甚至是幾文錢。

這般,用體力換活命,乞討者有了尊嚴。

京都也多了幾分平和富足之向。

最重要是,陳武花銀錢,雇了一些滯留京都,等著大考的學子。

每日下午給濟安堂的孩子們上課,教簡單的寫算。

學子們可以住在濟安堂,吃在濟安堂,少了一份嚼用。

每月還有二三兩銀子的束脩,簡直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兒。

原本以為,學子們還會覺得這事掉身價,不想卻是爭搶一空。

眼見進了三月的時候,京都里愛美的女子已經換上了單薄的春衫。

男子們抽出扇子,邊搖晃邊穿行於街市。

街市上再沒有馬糞粘腳,沒有枯葉灰土,乾淨的好像青石都被水洗過。

商家們笑臉相迎,坐在街邊歇息的孩子們,穿著乾淨的粗布衣衫,懷裡抱著大掃帚。

偶爾還有孩子拿出一個本子,手裡抓著一截鉛筆,寫寫畫畫。

孩子們或者鬨笑,或者齊聲背誦某一段蒙書,很是熱鬧。

有路邊停靠的馬車,馬車裡有老者在打盹兒,聽得讀書聲就開了車窗。

上了年紀的人,最喜歡的就是孩子,當然讀書的孩子就更好了。

老者聽了幾句就笑著擼了鬍子,正好去店鋪里取東西的管事出來了。

他就指了那些孩子問道,「這些孩子是哪裡來的?倒是好學,把他們手裡的本子拿來給我看看。」

那管事應聲,趕緊走了過去。

幾個孩子有些拘謹,他們年紀大小不一,下意識的,小孩子被大孩子護在了身後。

眼見本子和鉛筆被收走,他們就眼巴巴站在馬車旁邊等著。

那老者拿了本子翻看,見上邊密密麻麻寫了不少字,比毛筆字要小很多,但字跡完全談不上好看。

他微微皺眉,想了想就問車外的孩子們。

「你們是誰家的孩子?怎麼坐在街邊讀書?」

一個稍大的孩子,眼裡帶了防備,上前兩步應道。

「我們是濟安堂的,平日在這條街上打掃。

這會兒人太多了,掃地會有灰塵,惹大伙兒不高興。

所以我們等著中午時候再打掃。

這是我們平日跟著先生學的字,下午先生要考教,我們拿出來看幾眼,記得牢。」<="<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