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戶部沒有銀兩,但皇上的道觀才修了一個地基。
皇上堅持要戶部拿十萬兩銀子出來!
可是戶部的銀庫,空蕩蕩都要跑老鼠了。
如今正是春日,各地只有要救濟,要良種的,沒有一處能收稅銀!
只出不進,就是再厚的家底兒也要吃空。
更何況,之前連年征戰,皇帝登基後,大魏也沒撈到休養生息的機會。
戶部尚書頭髮都愁白了,若不是怕惹惱了皇帝,全家被砍頭,他真是要辭官不做了。
就如此,每次皇帝要銀子,他都要跪倒哭求,做個磕頭蟲。
身為一品大員,也實在丟臉丟到姥姥家了。
其餘閣老重臣們,也是有氣發不出。
攤上這麼個皇帝,簡直是所有人的噩夢。
正這個時候,滄州府突然爆出銀礦案,所有人都是打了雞血一樣。
若是能把銀子追回來,十幾萬兩,不說賑濟百姓,起碼能讓皇帝安靜下來。
在所有人看來,皇帝這時候下旨徹查,是理所應當的。
但皇帝是下旨了,卻是嚴令滄州府把銀子迅速押解到京都,不能耽擱了道觀的修建。
至於這銀子是從盜採之人手裡搶回來,還是滄州府湊出來恕罪,他就不管了。
總之,銀子不送到京都,滄州府尹就看要罷官砍頭!
如此乾淨利落,或者說蠻不講理,讓整個朝堂都陷入了詭異的安靜。
這次,不只是閣老門,所有文武百官都絕望了。
十幾萬兩,可不是十幾兩。
哪個州府也不能輕易拿得出,再說就是能拿出來,就需要對百姓加重稅,還是提前收取。
江南魚米之鄉,興許還能完成。
但滄州府可算是最窮困的州府之一。
這筆銀子,也許就是逼迫滄州百姓暴亂的起因!
一個帝王,居然為了一座道觀,置大魏的安寧於腦後。
簡直是聞所未聞!
但魏文帝可不管這些,下完聖旨就回後宮去打坐了。
有了醒神香,他自覺比之平日腦子清醒太多了。
還要多打坐,多研究道法,鑄仙體,得長生。
朝堂上眾人對視一眼,都不知道怎麼開口好了。
到底還是閣老們簡單商量了一下,派了大理寺一個侍郎趕往滄州。
調查盜採銀礦一事,外加…給滄州府尹送聖旨。
隨著朝臣們下朝出宮,這個消息,京都也就都知道了。
雖然對皇帝已經失望多少次了,也不抱什麼希望了。
但這件事,還是刷新了所有人的認知。
滄州臨近西南邊陲,皇上不擔心是不是邊疆不穩定。
也沒想著抓到盜採之人,更沒想到為坑殺滅門的百姓討公道。
只想著找到機會要銀子了!
戶部不是說沒銀子嗎,如今有了,十幾萬兩呢。
至於如今銀子沒找回來,那有什麼關係!
不管你們用什麼辦法,先把我要用的銀子送過來。
你們找到再填補上不就行了嗎。
若是找不到,那是你們無能,素餐屍位!
如此理直氣壯(蠻不講理),同市井婦人撒潑有什麼區別。
一國之君,簡直行事讓所有人臉紅。
「大魏難道就真這樣了嗎?」
一個老書生在茶館裡,長長嘆氣,算是替滿朝文武和滿京都百姓問了這麼一句。
可惜,沒有答案。
半個月,大理寺那位倒霉的侍郎到了滄州。
滄州府尹接到了那道聖旨,倒是鬆了一口氣。
皇帝想要銀子是好事兒,銀子能買命,更是好事。
否則盜採銀礦就發生在他眼皮子底下,他無論如何也難逃罪責。
如今,十幾萬兩銀子,黃土溝所在的西豐縣縣令拿個兩三萬,就湊夠一小半了。
剩餘,直接攤派到整個州府的各個縣城,提前收取三年的糧稅,總能湊夠。
如意算盤打得很好,也難得迅速的換成官文,發了下去。
西豐縣令所有身家家底兒,也不過三四萬兩。
這般要拿出大半,可以說傾家蕩產了。
但沒有辦法,他一時貪心,出了這麼大的亂子,要保官保命,只能舍財了。
可是,縣令們卻是爆發了。
惡人盜採銀子的時候,縣衙上下都跟著撈好處。
全縣百姓一文錢都沒分到。
如今朝廷發火了,反倒找老百姓們要錢了。
正值春播,一場雨水都沒下,別說糧食,種個地瓜都不成。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