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荒年空間裝滿糧,渣爹一家悔斷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30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行商感恩戴德,真是差點兒跪地磕頭。

有了這銀子,他路上吃住用都可以寬裕一些,而且回去採買油紙的本錢也有了,只要運來,剩下的貨款就是他的純利潤了。

唐甜也同樣很高興,她的溫室種菜計劃終於可以開始了。

別說大棚更好,在塞北不容易實現啊,兩場大雪,大棚就被壓塌了。

但溫室三面土牆,朝陽一面覆膜,白天採光不錯,晚上可以棉帘子保暖,最主要是可以生爐子燒柴給菜蔬取暖!

第二日,採買回來的薄膜就被分成兩份,按照尺寸比例,足夠覆蓋兩座長四丈,寬兩丈的溫室。一間建在軍鎮,一間建在墨池府外,臨時買回來的一個二十畝地小莊子裡。

建在軍鎮的莊子有李銅夫妻打理,墨池府這個就給了唐松和大娃,就是唐三奶奶的小兒子和大孫子。唐松身體弱,做不了重活,但心細認真,很適合種菜。

大娃能寫會算,以後溫室對酒樓供給菜蔬,進出帳都有他管理。

叔侄兩個相輔相成,肯定會不錯。

唐家堡不同於別的村落,冬日根本沒機會躲懶兒。女人們發豆芽、做豆腐,男人們沿街叫賣,每日都能有個幾十文的進項。

就是不願意折騰豆芽和豆腐,還可以去建新學堂,雖然天寒地凍,但一些準備工作還需要不少人手。

如今又多了兩個溫室蔬菜種植棚,真是立刻成了村里爺們兒爭搶的「新寵」。

因為唐家大方啊,不說工錢多少,只說一日三餐的伙食,那真是吃的滿嘴流油,幹活三天胖三斤的程度!

就這樣,軍鎮的溫室簡直是眨眼睛就建了起來,土坡做框架,陽面也用了小兒手臂粗的木桿做檁子,為了避免薄油紙被磨破,檁子上都包裹的嚴嚴實實。

待得覆蓋上薄膜,又把溫室兩頭的土爐子燒上木絆子,顯見就熱了起來。

只不過夜晚一到,太陽下山,溫度也降低的很快。

但這也不怕,辦法很簡單,把收購回來的舊棉被改成的保暖簾,先覆蓋一層保暖,再把村裡的老爺子編制的三尺寬草帘子一車接一車的運過來,蓋上厚厚的一層隔潮隔濕。

這樣,每日搶在太陽下山前,把帘子鋪設好,就能留住大半白日的餘溫,加上土爐子的熱力,夜晚溫室里的溫度也保持在十幾度。

所有人幹活兒都是聽指揮,但具體在建設什麼,大伙兒是不清楚的。

所以,當他們坐在溫室里,被太陽曬得汗流浹背,臉色熱的像煮熟的螃蟹,心裡就只有一個想法。

真是太神奇了,冬天真是變成夏天了!

第323章 驕傲,太驕傲了!

唐海和大春幾個過來看熱鬧,脫了棉襖滿溫室亂跑,還吵著晚上要睡在這裡。

周將軍和周夫人也來看新奇,周將軍腦子難得活絡一把,仔細觀察了溫室架構,末了同唐甜說道,「這溫室真是好東西,咱們邊關嚴寒難熬,若是參照這樣多建造一些,是不是兵將們都能住的暖暖和和了。」

唐甜趕緊擺著小手,「不成啊,周叔叔。這溫室只適合種菜養花,若是住人的話,白天太熱,進出溫差大,容易風寒,而且濕度高,長期住容易生一些小毛病。」

周將軍有些失望,但唐甜又說道,「不過,以後多建一些種菜或者養雞養豬都行,退伍老兵負責照料,既能安置他們,又能給全軍供給菜蔬和肉蛋。

「當然,這應該是明年的事了。今年我們家先試試,積累一下經驗,明年買到足夠的薄膜,就一口氣可以建個百十座了。」

周將軍想像著,這樣的溫室一排排,全軍都可以在冬日吃上翠綠的菜蔬,就覺得日子過得好慢啊,真想一步就邁到明年去!

唐家一直是鎮子上的「明星」家庭,如今種過高產糧食的田地里又建起一個怪模怪樣的東西,自然也是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但他們也只敢在遠處問問,不敢上前仔細探看,萬一這又是軍中或者是朝廷需要的寶貝,他們可擔不起破壞或者泄密的嫌疑……

唐甜可沒空閒管那麼多了,她挽起袖子,帶著李銅夫妻倆,篩土,拌肥料,澆水,撒菜籽,覆土,忙的是不亦樂乎。

這一次,她沒有用空間水,菜蔬苗子也在五日後冒出了土面,那麼柔柔嫩嫩的小苗卻充滿了生命力,眼見就一日一日長大了。

青瓜,豆角,茄子,辣椒,菠菜、香菜,小白菜,眼見就霸占了整個溫室,充滿了每一個角落,放眼望去都是綠油油一片。

家裡人但凡有空閒,都願意過來轉一轉,恨不得把池梗子踩的鋥亮,門扇都關不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