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記住,山寨不在了可以重建,人沒了就真沒了。」葉雲岫冷聲下令,「召集山寨全部人手,準備禦敵。」
眼下敵強我弱,對方底細也不清楚。葉雲岫望著山寨大門內整齊肅立的三隊人馬,迅速做出決策。
「我們的優勢就是熟悉地形,擅長山林作戰,這恰恰是敵人的劣勢。」葉雲岫道,「我記得大當家入冬屯了幾大車的棉花布匹,其中有白棉布。各隊讓你們的人都披上白棉布。二隊三隊,立刻下山埋伏在山道兩側,借住地形擾亂敵人,記住,一擊就撤,打不過就跑,敵進我退,敵退我進,能引的敵人分散開來更好。一隊楊行,率領一隊隨我,下山,見機行事。」
三隊隊長都沒想到,葉雲岫一開口竟是要主動出擊。
明明憑藉易守難攻的地形據守山寨更為穩妥。不過他們平日訓練,「服從命令」四個字已深入骨髓,當下不敢置喙,紛紛領命。
葉雲岫又叫人通知留在山寨的二十多戶住家,家中基本都是婦人和半大孩子,等他們出去後就立刻用木頭石塊堵死山寨大門,然後撤到後山躲避。
山間是謝讓還沒修完的路,半山腰有一座建了一半的大門,只用石塊建起了一個恢弘高大的基座,預備著等開了春再整體完工。這裡原本應當是謝讓設置的第一道防線。
葉雲岫望著茫茫雪野,暗暗嘆了口氣。穿越後她受這個身體限制,雖然如今體質好了不少,卻耐力有限,若不然,只管把這幾百號人當做喪屍群,她一個人就敢闖進去殺幾個來回。
…………
要說這次剿匪,其實倒不是葉雲岫擔心的那樣,實在是歪打正著,巧了。
原來還在雪災之前,臘月初九,恰好是謝讓和葉雲岫去陵州那日,朝廷運往北方邊關的糧草半道上被搶了。押送糧草的車隊剛出了瀛洲,進入沂洲境內,一股山匪流寇都不知道哪裡冒出來的,突然襲擊,搶了個精光。
這股山匪流寇來歷不明,查無頭緒,皇帝震怒,就連負責調度糧草的景王也吃了排頭,被下旨申斥責罰。
景王情急震怒之下,派了景王世子親自出馬,追查糧草下落,並勒令就近的陵、沂、瀛三州徹底清剿匪患,給他一個交代。
此事動靜不算小,官府都發了懸賞偵緝告示。可事情才剛發生,恰恰趕上這場風雪,災民滯留,謝讓和葉雲岫初十從陵州回來的,那時消息還沒到,緊接著就是雪災,陵州府城門緊閉,官府的消息動向沒能及時傳出來,謝讓還沒收到消息。
柳河縣令姓魏,大名魏蠡,是個十分懂得趨利避害的聰明人。柳河縣這陣子災民的事情最讓人頭疼。柳河縣位置特殊,縣城恰好處在官道上,從冬月末開始,大量流民沿著官道南下,滯留在柳河縣境內,是災民聚集最嚴重的地方。管吧,吃力不討好,再說朝廷也沒給賑災銀子,拿什麼管。可不管吧,這場雪災下來怕是得死個幾萬人。
來日史書工筆,文人口誅筆伐,朝廷哪怕做戲也要給個說法的,總得要找人追責,魏縣令怎能不怕當了這隻擔責的替罪羊。
恰好此時,朝廷追究糧草被搶之事,景王下令清剿匪患。魏縣令腦子靈光,便決定趁此機會,他趕緊離開縣城出去剿匪,藉此避避風頭,就在外頭轉悠躲避一陣子,隨便找個三腳貓的山頭抄了,不光有足夠理由規避災民之事,還能搶個剿匪的功勞,在朝廷和景王那裡露露臉。
然後魏縣令這麼一扒拉,靠近柳河和陵州交界之處就有一個叫玉峰嶺的山匪窩,離縣城夠遠,處在兩州三縣交界之處,不過玉峰嶺的位置確實是在他柳河縣境內的。
玉峰嶺前兩年倒是時常發生偷雞摸狗、攔路搶劫之類的案子,今年卻沉寂下來,如今大半年都不曾有人來報官了,也沒聽到別的動靜,仿佛這個山匪窩一夜之間憑空消失了。
於是魏縣令便合理推測,這玉峰嶺的山匪應當是出了什麼變故,比如碰上硬茬子被人家滅了,也可能混不下去自己散了,反正已經不成氣候,正好可以拿來做做文章。旁的兇殘猖狂的山匪他不敢硬碰,就玉峰嶺了,到時候把山頭一抄,放把火一燒,這剿匪的功勞不就有了嗎。
就連給朝廷的奏報魏縣令都想好了。寒冬臘月,風雪交加,他身為父母官不辭勞苦,身先士卒,親自率兵剿匪,大過年都沒能回縣城去過,卻因此而並不知道災民之事,分身乏術,耽誤了賑濟災民,絕非他之所願,實乃痛心之至!
朝廷在州縣的駐兵有限,邊關州縣另當別論,境內腹地的州府是一個千戶所,大縣能有一個百戶所,小縣往往也就三五十人。柳河縣算是南北交通要道,恰好處在官道上,地理位置重要,所以駐兵就是一個百戶所。魏蠡心眼兒多,帶了縣衙的七十多名衙役,又糾集了兩三百人的民團,卻把防範災民的棘手任務踢給了百戶所,因此他就意思意思的要了二十名官兵,只留了十名衙役配合八十名駐兵和民團防範災民。
這麼一支東拼西湊的雜牌軍,卻也有將近四百人了。魏縣令琢磨著,不過是一個沉寂許久的山匪窩,幾隻三腳貓,甚至可能都已經廢棄沒人了,他帶的這三四百人還不是輕鬆拿下。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