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家娘子打江山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4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無憂子則老神在在地笑道:「可眼下是災民不肯走,流民最易滋事,不管就會生亂。公子這般心腸,能忍心把他們趕走?你便是趕走了,即便不變成餓殍,這世道他們去了別處,也無非賣身為奴或者乞討餓死兩條路。」

謝讓:……牛鼻子拿捏他。

他確實是不忍心,災民不走,他也不能硬趕,所以這些災民只要不走,終究還是他的活兒。

但是他也確實發愁,愁死了,能把六七百人養活到衣食豐足他已經不容易了,若是這人口慢慢增加也還罷了,如今一下子出來兩三萬人。旁的不說,即便組織災民自救也還得兩個月才能開春,這青黃不接的,他一下子哪裡變出來那麼多糧食。

再說了,他們悍然攻占柳河,如今二十多天過去,消息早已傳開,年都過完了,朝廷討逆的軍隊也該到了吧。

謝讓是不準備跟朝廷的兵馬硬碰硬的,他才不碰,他和葉雲岫辛辛苦苦這一年,也就撇了兩營這點家底子,玉峰寨自保的本錢,留得青山在,城是死的,人是活的。

所以謝讓這些時日一直派了眼線隨時打探周邊動靜,一邊把柳河城內收穫的物資往山寨轉移,做好隨時撤離的收尾防範。主要就是那批庫銀和軍需物資,盔甲鹽鐵兵器等等,都叫人運回山寨,其他儲備物資包括棉布絲麻之類,大都已經都用在賑災中了。

結果一等不來,二等不來,他這邊靜候朝廷的討逆大軍,等了多日都不見動靜。

總不能就這麼幹等著吧,謝讓便開始想法子安置這些災民。

力量有限,可安置一撥是一撥,他想過了,要一下子安置這麼多人,還得指望北陵山,靠山吃山,占山為王不是說假的,別的地方都是有主的土地,他們總不能硬搶了來,再說也安置不了這麼多人口。

於是開始引導部分災民往玉峰嶺一帶轉移,有計劃地分批安置。雪災過去,災民總歸還有基本的生存能力,山寨量力而行適當幫一把,先這麼撐著吧。

其他的,該幹嘛幹嘛,日子該怎麼過還得怎麼過。出了年關,吃過了正月十五的元宵,莊子那邊開始春耕備種了,山寨那邊也開始春耕備種,劉四則帶著人重建大門,人手不足,災民危機解除,謝讓又把石泉莊那邊的守備營五隊調了回去。柳河縣城門四開,秩序井然,諸工百業都儘快恢復起來。

然而等啊等,朝廷一直也沒動靜。謝讓他們在觀望,各方勢力也在觀望,局面一時就這麼詭異的定格了,誰都不敢輕舉妄動。

這一等就出了正月,二月二龍抬頭都過了,等得謝讓懷疑這柳河縣的事情是不是被龍椅上那位昏君給忘了。

你說這叫什麼事兒,眼巴巴盼著人家來討逆平叛,人家還不來。

皇帝倒沒把他們給忘了,實在是派不出討伐他們的兵馬來了。

就如同外界摸不清柳河城眼下的真實情況一樣,謝讓身在局中,人在柳河,對外頭的一些傳言也就有所不知了。因為他們一夜之間攻占柳河,誰敢相信他們只有四百人。

如今外頭的傳言中,也不知各路神仙怎麼打探的消息,他們玉峰寨不光有面如夜叉、神勇無敵的「謝雲芝」,還手握五千精兵。

要沒有五千精兵,沒有足夠的實力,這玉峰寨怎麼可能一夜輕取柳河縣、陵州柳河兩地賑災,並將數萬災民管理得井井有序。

這可不是小動作,不是尋常一幫子烏合之眾的山匪就能做到的。之前這玉峰寨籍籍無名,從來沒聽說過,忽然就有了這般實力,實在不合常理,因此還有人懷疑這玉峰寨打著山匪幌子,實則是哪一方藩王諸侯背後扶持的私兵。

戰亂紛紛,群雄四起,各種消息情報也不暢,只能說傳言誤人了。

自從當今皇帝奪嫡登基,大梁就一直戰亂沒消停過,光是江南道昭王、安王的叛亂就鬧騰了兩年多,南疆叛亂,西北部族騷動,以及最主要的匈奴。整個王朝搖搖欲墜,國庫空虛,眼下又被匈奴入侵牽制了大半的精力。

皇帝就算震怒,恨不得立刻發兵滅了他們,總還得有兵可派吧?即便有,鞭長莫及,邊軍、鎮兵各司其職,各有駐防地,總不能拆東牆補西牆,跑到幾千里外抽調。

柳河眼下來說,周邊可用的兵力全都擺在明面上,頂多是陵州衛一千人、沂州衛一千人,瀛洲衛一千人,這就是各州衛所全部兵力,再有就是景王府明面上的兩千府兵了。

所有人傾巢出動,也就五千人馬。

東拼西湊的五千人馬,攻打五千精兵守衛的柳河城,但凡懂點兵法的人都知道,不能說毫無勝算,只能說白費力氣,弄不好還有去無回。

謝讓哪知道外界能把他們的兵力高估了幾十倍。葉雲岫要是知道她手裡忽然漲出來五千精兵,還不得高興壞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