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在這邊安心享用了一頓午飯,無憂子那邊不斷遞來消息,兩個時辰後,各方諸侯的人馬都已經進城,景王世子、南平侯,包括早晨還聽說病得就要死了的康王和昌王等等,如今齊聚行宮,各方幾十萬大軍一下子把小小臨安城擠得滿滿當當,怎一個亂字了得。
午飯後葉雲岫稍事休息,謝讓則時刻關注城內局勢。下午申時,無憂子新遞來的消息說,慶王叛軍已經清剿完畢,慶王一己之私,各方大軍一到,便是連降兵也殺之而後快,生生葬送了五萬條性命,城中條條道路都已經讓血染紅了。
謝讓早有交代,他和葉雲岫沒露面,各方大軍進城後,玉峰寨大軍暫由徐三泰指揮,便把清剿叛軍的功勞讓一點給旁人,搶先挑了城南一處鄰近湖邊的空闊地方,已經安營紮寨,埋鍋做晚飯了。這個關頭大家都盯著行宮、朝堂那邊,也沒人關注他們。
傍晚前得到的消息,朝中文武百官被分作兩處關押,行宮一處、臨安府衙大牢一處,都已經找到,連日來驚懼交加,加上慶王的威逼脅迫,已經折了好幾位年邁體弱的老大人,又捉到幾個已經歸順慶王的,不管真心假意還是迫於武力,統統先以附逆罪名收監。
謝讓留意問了問范泊和范家的消息,范泊雖說驚嚇不小,如今人還平安。慶王入城後,范家一度被慶王的兵馬封鎖,好在葉雲岫一刀下去,這局破得快,不然范家滿門幾百口子人,只怕也要餓死在府中了。
皇族、后妃大都關押在行宮,皇后和幾十位宮妃都胡亂關在一處廢棄的宮室,據說情狀很慘,好在大都還活著,還有多位跟慶王有仇的皇族已經被殺,包括留在臨安的禮親王全家,還有一位大長公主,皇帝的親姑母,也就是慶王的姐姐。
只是皇帝和四歲的小皇子遍尋不見,翻遍行宮也沒找到。南平侯不顧箭傷在身,帶著人親自把行宮仔細搜索了一遍,掘地三尺,一無所獲。
一直到第二日清晨才傳來消息,找到了,夜間南平侯的人找到的,皇帝和小皇子父子兩個被單獨關押在慶王一處私宅的密室之中,不曾用刑,不曾捆綁,應當是活活餓死的。
這消息宛如一塊懸著的石頭重重砸到地上。南平侯親手打開的密室,當場噴出一口鮮血,加上箭傷未愈,被屬下抬了回去。
塵埃落定,皇帝死了甚至都顧不得收殮,皇位之爭便擺到了檯面上,一時間風起雲湧。
皇帝絕嗣,又不曾留下任何遺詔,這繼位的人選可有的爭了。
先是康王跳出來,擺出主持大局的姿態,要求各方諸侯兵馬先退出臨安城,皇室和朝廷再從容商量繼位的人選。
可是他手裡統共才不過兩三萬人馬,實力擺在那兒,說話都沒有分量。景王世子立刻要求康王以身作則,率先帶著自己的人馬出城,一擊正中死穴,別人都沒走,康王哪裡肯走。
表面看,眼下城中兵馬最多、最有發言權的就是景王世子和南平侯,但是水下暗流洶湧,除了皇族,朝中重臣、各大世家的影響力不可小覷。
按照禮法,本應當從皇族中給昏君過繼嗣子,朝中相當一部分頑固守舊的朝臣支持過繼嗣子作為新君繼位。也有一部分朝中重臣提議擁立昏君的同母弟弟,此前被昏君遠遠打發到嶺南封地的襄王。
先皇的其他皇子,早在幾年前諸子奪嫡的時候就死的差不多了。
弘農楊氏、蘭陵蕭氏兩大世家這個時候卻又弄了個七八歲的孩子出來,說是前太子之子,以皇帝出身非嫡非長、登基本就不合禮法為由,提議扶立前太子之子。
這其中也有人提議景王。其實若論血脈正統,景王是先皇嫡子、皇帝的親叔叔,比其他人都要正統的多,他繼位從禮法上來說是完全沒問題。
景王府在朝中的力量開始顯現,景王府明里暗裡的力量紛紛跳出來擁立景王,當然,也有不少人反對,反對的理由就是景王有個殘暴荒淫的名聲。
皇族血脈中,再有其實就是翼王了。景王占了個嫡,翼王是先皇庶長子,占了個長。若是正常情況下,皇帝忽然死了,翼王憑著軍功和實力足以一爭,旁人恐怕都爭不過他。只能說天意弄人,翼王此人禍國害民,機關算盡,連老天都不幫他。
謝讓和葉雲岫討論這件事時,謝讓一語道破真相,大臣和世家想要的皇帝,肯定不是景王這樣的。景王這個年紀,老奸巨猾,又剛愎自用,他要繼位當了皇帝可不好伺候。
世家和朝臣們想要的皇帝,年紀小、軟弱、不懂政事才是優點,襄王軟弱,過繼嗣子必然年幼,說穿了無非是想要個好拿捏的傀儡,他們才好弄權。
歸根結底還是利益之爭。
如果非要選,相對於立一個無知小兒為新君,或者軟弱無能的襄王,謝讓倒是寧願景王上位,起碼有這麼一個強勢專橫的皇帝,好歹還能指望著重整河山,制約世家和諸侯,早日結束這天下大亂。
君弱則臣強,諸侯和世家勢力太大,只會越發加劇藩鎮割據,天下動盪,民不聊生。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