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零之留子招魂暴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5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許多建築公司都渴望與陽市技校建立起定向合作關係。也就是說,企業根據自身需求明確所需員工類型後,學校便會針對性地開展專門人才的培養工作。

在這群學生當中,類似於陳二虎這般優秀的不在少數。就連部分身患殘疾的學生,也同樣收到了來自各大公司拋出的工作橄欖枝。

不得不說,這些殘疾員工對於公司而言具有多重好處。一方面他們入職公司能夠享受到國家相關政策帶來的退稅優惠。另一方面,僱傭殘疾人員工也有助於提升公司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良好形象,從而為公司贏得更多讚譽和口碑。

反正陽市技校不虧,很多建築公司也不虧。聘請的員工又有能力,又踏實認干,還能退稅之類的,反正老闆怎麼都不虧。

雙方都覺得這種事情已經達成了雙贏的共識。

而更多的學生也擁有了工作一份工資相對穩定的工作,陸陸續續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往學校裡面打錢,償還一年或者兩年的學費。

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里,不僅建築專業的學生們備受各大企業青睞,收穫了大量令人心動的工作邀請,就連汽修專業的學生們也不甘示弱。

其中,有不少學生憑藉著自己所學的技能和一腔熱血,乾脆直接在路邊支起一個個小小的攤位,開啟了他們的汽修生涯。這些年輕的創業者們為過往車輛提供優質的維修服務。

當然,還有一些頭腦靈活、富有商業眼光的學生更是大膽創新,他們拉幫結派,迅速組建起一個個小型公司。

更為可貴的是,在學校老師的熱心幫助,這些勇敢的年輕人竟然還敢向銀行申請貸款,正式成立屬於自己的公司。

雖然有人調侃道:「真別說,有些學生可真是把學校當成了可以隨意薅取羊毛的地方啊!」但不可否認的是,確實有相當一部分這樣勇於嘗試的人最終取得了成功。

與此同時,那些性格沉穩、腳踏實地且不太願意冒險闖蕩的學生,則選擇了相對安穩的道路外出打工。畢竟,掌握一門實用的技術在手,找份穩定的工作並不是什麼難事。

而對於那些內心懷揣著強烈闖蕩欲望的人來說,創業無疑成為了他們追逐夢想的不二之選。

無論選擇哪條道路,都必須承認當前在華夏,各行各業都在快速的發展。無論是建築行業還是汽修領域,對各類專業人才的需求都是極為迫切的。

只要從業者能夠認認真真地做事,不去沾染那些亂七八糟的不良風氣,那麼基本上都能穩穩噹噹賺到錢,而且很少會出現虧本的情況。

陽市技校猶如一顆璀璨的新星,在教育領域瞬間綻放出耀眼光芒,成功地打開了廣闊的市場,也讓教育領域有了新的想法。

可以培養大量有一技之長的年輕人,這種一年或者是兩年的培養,卻是社會上最急缺的一種有技術的工人。

而這第一批畢業的學生,則宛如一面旗幟,成為後來者學習和追趕的榜樣。

這些學生滿懷激情與技藝,踏入社會大舞台後,憑藉著紮實的專業技能,窮苦出身的孩子非常能吃苦耐勞,迅速引起眾多企業的關注和認可,給予好評。

從陽市技校走出的學子們並非那些終日坐在辦公室里的人,而是一群真正能夠動手實幹、擁有精湛技術的藍領精英。

對於企業而言,這樣的人才無疑是推動其不斷向前發展的核心力量。

因此,儘管坐辦公室的人員數量或許可以適當減少,但像陽市技校畢業生這般真正會幹活且身懷絕技的員工卻是多多益善。。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筆筆還款如雪花般飄向學校,令呂燕校長激動不已。

她驚喜地發現,幾乎每一名學生都順利地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崗位,工資要比一般普通打工人要高許多,屬於技術工。

更令人動容的是,即便是那些身體略有殘疾的學生,他們所寄回的款項竟然比其他同學還要多。

這些身殘志堅的孩子們心中懷揣著一個共同的願望希望能為後續入學的們撐起一片遮風擋雨的天空,幫助更多身處困境的「苦難人」改變命運。

呂燕校長不禁熱淚盈眶,滿心歡喜地喃喃自語道:「一切努力都沒有白費啊!我對學生們的那份用心終究得到了回報!」

全校教師團隊都很開心,尤其是一些老師傅,沒想到退休之後還能找到事業的第二春,幫助了很多社會。

現在學校很多菜都是不需要花錢的,因為有很多家長都把自己家種了的菜偷偷摸摸放的學校大門口,不為別的就是感恩。

如今,陽市技校已聲名遠揚,徹底火爆起來。特別是當第一批學生們不僅將辛苦賺來的錢回饋給母校,更是給全家帶來了希望。

陳家屯,龍虎豹兄弟三人,幾乎算是陳家屯最窮的人家。

人家兄弟三人,老大老二出去上班之後過年一回家,開著小轎車,手裡拿著大哥大,穿著西裝,戴著墨鏡,一副成功人的樣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