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回八零,小保姆發家日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23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藍莓苗是拿走,還是沒用,總得有個處理方式吧。

難道一直在學校養著?

杭景書摸摸鼻子,她現在一門心思想搞蔬菜大棚,得和各個導師都打好關係才行。

現在塑料薄膜這東西不知道國內能不能量產,如果不能量產,又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在她的印象里,大棚菜是90年代才漸漸進入普通人的生活中的。

在八幾年,普遍的農村都是只有白菜蘿蔔,土豆都得是曬乾了的,因為土豆存不到冬天。

但其實,溫室種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朝時期,利用山坳間的溫度差來培育植物,也曾經成功過。

因為水路發達,許多南方的蔬菜在冬天也能運到北方,還有簡單的黃菘菜等,能簡單培育的蔬菜吃。

可以說,在吃這個環節,很多國家都比不過華國。

凡是好吃的,必然會出現在國內。

火雞個頭大,肉也多,為啥養的人不多嘞?

還不是因為口感不好!

能選擇的品種很多,何必去做那些費力不討好的事。

既高產又好吃,還得傻瓜種法的東西才受歡迎!

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比起搞家禽業來,杭景書還是更喜歡種菜。

夜晚,大家都躺好準備睡覺。

杭景書卻已經開始盤算起家裡的錢來。

現在兩個店的一個月流水大概能有10來萬。

一開始的熱度過去後,自然就會有回落,這是正常的。

尤其精品店那邊在調整經營方向。

杭景書覺得,一個月的純利潤能在1000-2000塊就很好了。

曾經1000塊就是巨款,到現在王四蘭掏8000塊買國債券都不眨眼,自家積攢財富的速度還是夠快的。

至於玩具生產線,是為了以後的十年布局。

一個玩具工廠,少說能養活半個村的人。

脫貧致富,是華國喊了數十年的口號,杭景書自已作為一枚小小的螺絲釘,也想跟著出一份力。

高端玩具一直是條不錯的致富路,華國在這塊明顯是有短板。

建國以來在重工業上撅屁股奮起直追,對於這些小玩具類的東西自然顧不上。

杭景書瞅準的這塊市場,還是一塊極大的肥肉!

第172章 要的就是專業

一年之計在於春。

農大的春天就格外繁忙。

校田內外都是學長學姐忙碌的身影。

大一新生也沒空笑嘻嘻了,每人一條攏,鋤頭你就拿吧。

拿了就放不下來了。

像杭景書這種農村的孩子還好,好多和她一樣大的女孩,是沒趕上過下鄉的生活的。

這下可真成了體驗生活了。

手上有泡?

挑了就行了!

總不能不幹活吧。

農大農大,就是得幹活才能學習到知識。

大一的新生就像是沒經過風雨洗禮的秧苗,看著精神百倍,其實風一吹,就得倒下不少。

只有最堅挺的才能被老師說上兩句不錯。

其中精緻美麗的楊雪同學,竟然也能堅持到最後。

這讓大家都很驚訝。

楊雪同學挑眉:「怎麼?種地的就不能長得好看?」

能,當然能,你長得好看你說得對。

杭景書笑呵呵地看著大家,被青春的氣息包裹,讓人能短暫的忘記些煩惱。

工廠的事推進起來不太順利。

順然已經有了鄉鎮民營企業的政策,但王四蘭想要辦廠子,北方根本就沒有能取經的地方。

光去稠州都解決不了問題。

稠州是小商品集散地,但現在的輻射面積還沒有那麼廣。

多數以各種簡單的小商品為主。

可王四蘭想要的生產線,都得從國外進口才行。

什麼注塑成型機、金屬加工的機器,還有噴漆的機器,其實鼓搗起來各個不便宜。

王四蘭沒什麼文化,對於這些知識,就真的只能硬啃。

實在不明白的,再去找兒子閨女打電話解決。

杭成剛今年大二下半年,他已經在跟著導師學習了,但家裡的事情他也不放心。

從國外進機器現在很正常,國內還沒辦法自主研究書生產線。

但爸媽不會英文,這不是抓瞎嗎。

杭成剛急的嘴角火燎泡一個接一個,但這些事母子倆都沒選擇和妹妹說。

主要是妹妹也有自已要學習的東西。

杭成剛站在專業的角度,自然要比妹妹知道的更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