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宋小丫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80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錦娘和蔣羨二人去看了,果真是在第三進建了亭台廊房軒台,離衙門也不遠,查看了房契,當即定下,錦娘則拿了三百貫交子,又拿了二百貫銅子兒,另外拿了兩套她當年做的洛陽錦的綢衣抵了六十貫。

在汴京未必住的起的宅子,不曾想在大名府卻直接住上了。

趁著無人留意她們之時,錦娘在袖子底下撓了撓蔣羨的手掌心,本來還在想事情的蔣羨立時僵住了,不可思議的看向自家娘子,錦娘卻若無其事的把手收回來,還對他道:「你看我做什麼?人家房主喊你過去看契呢。」

蔣羨見大家神情曖昧的看著他,眼裡都是露出,你也太猴急了吧?這可是青天白日。他恨不得咆哮一聲,他簡直比孝婦周青還要冤。

第101章

大名府為南北津途咽喉, 在唐朝中期,就已經成為河朔四鎮之一,連李白都曾寫詩「淇水流碧玉, 舟車日奔沖」, 來記錄大名府繁榮昌盛之景。至宋朝以來,更是成了陪都,與東京開封、南京應天齊名。

那「千百處舞榭歌台, 數萬座琳宮梵宇」的景象錦娘還來不及看, 就得為入住新居先修繕一番了。

舉凡住進一個地方,錦娘最在意的就是恭房, 恭房如果太臭,她就沒辦法如廁。

陳小郎常年幫錦娘跑腿, 已經是很有經驗了, 不到一盞茶的功夫就請了人過來拾掇。竇媛也派了人幫忙, 約莫三日的功夫,一行人才住進來。

中間是正門,倒座房是家丁男僕還有師爺的住處。穿過垂花門, 二進院子, 走上抄手遊廊,中間正房三間她們夫妻住下,西耳房兩間做書房,東耳房一間小的做恭房,旁邊有一條穿堂。二進的東廂房住的是寧哥兒和他養娘還有丫頭, 西廂房住的是筠姐兒和她兩個丫頭。東廂房旁也有一恭房, 西廂房旁則是廚房。

再到第三進,東邊矮矮的幾間房,錦娘讓方媽媽、青蓉、紫藤還有橘香如煙住下, 還在此處設了茶,平日讓阿盈打理房。西邊有個單檐四角亭,亭子四周種了許多木香花,故而取名木香亭。

一般三進中間都是做成一排後罩房,這家卻只有三楹小舍,兩邊則只做了遊廊,遊廊直接連接亭子。因錦娘準備在三進為兒女請西席,故而便沒有讓人住。

饒是如此,也是有人住的寬敞,有人住的憋仄,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也有那種更好的宅子,可那些貴啊。她們選的這座宅子,兩邊都是七間闊面五進的,對面的甄家更是七進帶園子的。

不過,錦娘還是很滿意的,畢竟不像住縣衙,大家住的太近,容易產生齟齬,現下關上門,自家過自己的日子,反而清靜許多。

頭一日住進來,蔣羨笑道:「跟做夢似的,三年前咱們去吳縣也是娘子布置的,如今換了個位置,咱們又是從頭開始了。」

「年輕人本來就應該多闖闖,等到咱們七老八十了,哪兒都去不了了。」錦娘含笑道。

推官負責訴訟,也算是和第一份工作專業對口了。

但錦娘道:「我初來乍到的,也不知道這大名府官場上的忌諱,若是請錯了人或者漏請都不好。故而,我想只請竇家表妹過來溫居,你看如何?」

蔣羨自是同意。

又聽錦娘道:「孩子們西席的事情,你可要放在心上。」

二人說定之後,錦娘派人往甄家給竇媛送了一張帖子,又準備了水禮過去。先是時興蘇緞六匹、紗花絹花各一盒、綠芽茶兩包、嚇煞人香兩包、玫瑰餅兩匣、一壇平江柑橘酒、一壇遇仙樓的玉液酒、兩包南香。

禮送的這麼厚,其一是為了感謝竇媛幫忙買宅子的事情,其二也是為了給竇媛撐腰。

甄家很快派人回話說不日就來。

因這次買了宅子的緣故,家中就有水井,倒是不必去別的地方擔水。原先在吳縣買的馬和驢都處理了,現下自然還得讓曹大和陳小郎一起去車馬行買。

索性在吳縣旁的倒好,於酒桌筵席之時,錦娘雖然算不得十分精通,也有八分精通。

就在她籌辦喬遷宴時,蔣羨也正式走馬上任。大名府的配置和開封府差不多,因為尹不常置,所以最大的官是權知大名府府事,也被稱為大名府知府,還兼河北路路安撫使。知府之下,還有通判,通判由京官擔任,監督和向朝廷推薦本州官員。之後下來是判官,判官其實和推官職權差不多,但判官稍微大一些,推官是判官的副手,協助判官審理案件。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