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宋小丫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48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筠姐兒正欲說什麼,外面說張夫人來了,錦娘讓筠姐兒帶了定哥兒出去,又請了人進來。

張夫人道:「我那姑姐也不知怎麼了?原來姐夫外任她不跟著去,如今被貶到嶺南,卻硬是要跟著去,一個妾侍都不帶。」

錦娘心想正因為之前這般被人鑽了空子偷了家,如今才要跟著去,想必她肯定是覺得周存之還是能夠起復的。但是古代不似現代,長途跋涉,氣候不適應都很容易生病,周存之應該也是四十多歲了,張氏年紀也不小了,也是遭罪的很。

但當著張夫人的面,她不好說這些,只道:「我們都佩服她高義呢。」

張夫人如今是滿肚子的牢騷,以前張氏在京中,她不好說,現下她全倒了出來:「什麼高義,此去還不知是死是活,倒是咱們貼了錢過去。」

「這話怎麼說?」錦娘皺眉。

周家即便沒有以前那般銀子如流水,但也肯定算不上窮的,那可是三代人積攢的。蔣羨這樣的官四代最後分家還能分一處鋪子,一百畝田呢。

周家幾代都為官,即便當年嫁了四女,耗費了不少銀錢,但這一二十年的經營,也不會到這個地步。

見錦娘這般說,張夫人忙道:「你也不是外人,我就直說了。我那位姑姐數年前學著人做生意,賠本賠了個乾淨,周家的情況也不好說,周家姐夫原本少年進士仕途得意,後來守孝幾年,周家大老爺一直未曾起復,他自己也是仕途幾番不順。上下打點就花了不少錢,更別提周家還要維持排場,周大夫人常常吃名貴補品,穿考究衣裳,全部要公中出,周大老爺好玩金石。外頭看著風光,裡面卻已經是不大成了。」

錦娘恍然,蔣羨家裡還能分這些家產,正是因為蔣六老爺是獨子,幾乎得了全部家當,蔣六夫人又會打理,不僅僅把得到手的宅子擴充了一遍,就是最後也把幾個孩子都渡上了岸,平日還管著蔣六老爺過的精細。

可是,錦娘不解:「即便再不成,也不至於到這個地步?」

張夫人道:「姑姐的體己幾乎都給了我那侄兒了,盼著他能讀書出仕,好壓那小娘養的一頭。但她自己手頭空空,你是知道我家郎主的,最是顧念親情,人稱窮孟嘗一個。好歹拿了二百兩來,可我們家小女兒又要嫁人,我正發愁呢。」

也難怪張家這樣的蔭官要找進士的,周存之如今離開之後,還好張家有魏家這門姻親,張九郎的蔭官沒被削除。但是差遣很難派到,沒有差遣,就沒有薪俸,不過是靠著家族餘蔭。

但是錦娘又知曉張九郎絕對不是什麼窮孟嘗,他家雖說沒有百萬貫這麼多,但幾十萬貫指不定是有的。

故而,錦娘莞爾:「那點錢對你們家不過九牛一毛罷了。你也是,發發牢騷也罷了,若是在你家官人面前說了,反倒是惹得不快。」

張夫人感嘆幾句:「你說的是,我也不好多說什麼,他們張家的事情他們自己去主張。」

「氣話休說,前些日子我底下掌柜孝敬我一些新茶,我覺得是你喜歡的滋味兒,讓人拿來給你也嘗嘗。」說罷重新讓人看茶。

吃了一盞茶,張夫人平緩了不少,又見筠姐兒過來請安,拉著她道:「這樣好的姑娘,只恨魏家早早一步定下了。」

錦娘以前多是謙虛,今日倒是道:「她爹這一走就快一年,我的身子骨素來不好,全仰賴女兒操持。」

張夫人又誇了幾句,錦娘留她吃了一頓飯,她才告辭。

等張夫人離開,母女二人去園子裡散步,筠姐兒問道:「母親,張親家的來意是什麼?」

「張氏原先送過假料子給我,周家又倒了,她在我面前先奚落一番,數落一番,就避免了我日後落井下石。」錦娘淡淡的道。

筠姐兒沒想到還有這層來意。

她自以為現在管家人情往來都手到擒來,沒想到總是有些新的事情出來。

「娘,張夫人還挺聰明的,真是人人都不可小覷。」

錦娘笑道:「這張夫人原先也是樞密使的女兒呢,要不是舊時王謝門前燕。可見你一開始即便門檻比人家高,未必一直如此。」

筠姐兒若有所思:「娘說的是,就像咱們蔣家似的。」

「就比如你父親弟弟都博學,但是到了下一代沾染上富貴習氣,興許就又敗了。」錦娘自己倒是看的開,哪裡有千年的富貴的,就是做皇帝的二三百年氣數都盡了。

此時,春夏之交,花圃裏海棠開的茂盛,似花瀑一般,桃花在旁邊倒是顯得單薄了幾分。<="<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