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穿:當滿級大佬穿成小可憐兒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53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陳知言心裡「嘖」了一聲,這小細胳膊小細腿兒的,也學人家來下鄉,家裡人也不攔著點?這也就有十四歲?能幹點什麼?地里的活哪一樣都夠她受的。

苗書莘還不知道,就因為她調理了一下身體,氣色變好了,在陳知言那兒,她就從上輩子「一看就是被逼下鄉的小可憐兒」變成了「不知人間疾苦主動下鄉的小傻冒兒。」

大家入座之後,錢來同志表示:「咱們先自我介紹一下。就說說名字、年齡就行。咱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家裡背景各不相同,有工人,有幹部,但是,來了這兒以後,咱們就只有知青這一個身份了,家庭情況就不必介紹。咱們在這兒,就做自己,一個獨立的人。」

苗書莘在心裡給他點了個贊!

這個年代,知青院出的污糟事兒,有多少是因為家庭背景呢?

有的人瞧不起人,有的人自卑,有的人惦記別人的身份地位,有的人想藉機飛上枝頭……

要是拋卻這些,只看個人,人際關係就簡單多了!也更容易認清自己目前的處境!

苗書莘正襟危坐,神情認真,小臉稚嫩,偏偏表情又是長輩看小輩的欣慰和慈愛,還不時點頭附和。

錢來一邊說話一邊看著大家,其他人都很正常,就小苗這個表情,怎麼這麼讓他想笑呢。

小朋友裝什麼老人家?

第180章 被當擋箭牌的知青(11)

接下來,每個人都做了一遍自我介紹,名字,年齡,哪年來的。

他們這群人,年齡最大的也就21歲,最小的就是她和方小雨,17歲。

不過,大家私心裡都覺得她這個17歲存疑,可能是報名當知青的時候改了年齡。

等到大家輪了一圈,錢來代表老知青總結髮言:「歡迎大家到來。以後咱們就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了,大家互相關照,有事情好好商量。對於這個村子來說,咱們是外人,咱們就得團結起來,擰成一股繩,互相幫襯,這樣才能過好。記住,咱們知青院就是一個整體。誰出了問題,影響的都是知青院的整體聲譽。」

女知青這邊,瞿麗霞代表總結髮言:「咱們日常相處,就是抓大放小,不涉及原則問題,儘量不爭吵,有事多商量,不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鬧騰。這也是我們來了兩年總結出來的經驗。行了,開飯吧!」

然後,大家就悶頭乾飯了。

苗書莘:「……」

她也開吃吧,明天就得下地了。想想就覺得苦。

趙文波:「今天的餅好像比往常的都要好吃一些。」

秦峰:「苗知青手藝好。還有一個原因,我們去碾子那兒把粗糧粉又碾了一遍,大概是更細了,所以口感不那麼粗糙。」

馬瑞:「這個好。那以後咱們也多碾一會兒,把麵粉碾細點。」

苗書莘:「要是有個篩子就好了。碾的時候篩一下,篩不下去的接著碾。」

高陽:「回頭找老鄉打聽打聽,哪兒有賣的。」

陳知言悶頭吃飯,心裡想著:這做飯的手藝倒是真不錯,比他們平時吃的好多了。要不,就讓她在知青院做飯吧?總比下地輕鬆吧?也不知道別人能不能同意?他們每人每天出半個工分給她,這樣她一天也能賺9個工分了。

想了想,又覺得不能這麼幹。雖然他是覺得不管幹什麼,只是分工不一樣,都是一樣的勞動,但是有的女同志內心敏感,可能會覺得讓她做飯是男同志看不起她,把她當保姆使喚,會覺得自己受到了歧視。

嘖嘖!還是別冒險了!萬一傷到了別人脆弱的心靈就不好了。

能主動下鄉的小屁孩,大概是不願意圍著鍋台轉的,肯定是想去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傻!

誰也不知道,陳知言內心活動非常豐富,表面一言不發,一個人在心裡就能演一出大戲。

一頓飯吃完,大家就自動熟絡起來了。

第二天一早,新知青也聽著銅鑼聲起床,跟著老知青一起去上工了,報導、領工具、下地。

他們就是老帶新,生產隊也沒有專門安排人來帶他們。全靠自己摸索。

現在的天氣已經不曬了,也不是很熱,而且活也不是很重。

能接受。

玉米收完之後,還要把玉米葉子摘下來收好,這些可以餵牛。

再把光禿禿的玉米稈砍下來,這個主要用來燒火。

這兩項工作也不輕鬆,但是已經完成的一大半了。

老知青們都被安排去砍玉米稈了,新來的知青沒有分到這個工作。

他們要幹什麼呢?

在那些已經刨完玉米稈的土地上,老農們已經趕著牛開始耕地了。

這個時候,沒刨乾淨的玉米根部就會被翻出來,他們需要拿個耙子把這些玉米根給耙出來,統一運到地頭上來,曬乾了以後也用來燒火。

這項工作非常簡單,也不用人教。生產隊負責安排工作的人說了一下就走了。

苗書莘正給自己戴勞保線手套呢,就看見夥伴們已經衝下去開幹了。

太積極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