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傢夥!侄子侄女都好意思讓他們的叔叔姑姑沒地方住,我有什麼不好意思的?沒在跟前盡孝?是我們不想嗎?是我們不願意嗎?
我可去你的吧!
偏偏這些知青離開家的時候都年齡不大,對於家、對於父母還有天生的依賴,一旦可以回城,首先想到的都是回家。
大部分人都得回去撞個南牆,才能意識到一切都已經變了。
祝願耿棟和鄭學敏以後不會遇到這些糟心事兒吧。
雖然結婚的進程因為梁小花而提前了,但是兩個新人還是很高興,反正他們本來就是要結婚的,早點晚點的事兒。
而且倆人都已經23歲了,到現在還沒看到回城的指望,結婚也好,他們也算有一個自己的家了。
收地瓜的工作只持續了十來天。全村齊上陣,進程很快。
等到把地瓜干都撿起來收進倉庫,村裡有一些小孩子,還有少數或家庭困難或特別會過日子的人,會背著簍子,拿著耙子,到地里去尋找殘留的小地瓜或者沒撿乾淨的地瓜干。
這就跟麥收以後拾麥穗是一個道理。
時間進入十一月,也進入了農閒期。
耿棟找到大隊長,向他申請在知青院建個屋子。
「我們已經結婚了,再住原來的房間不合適。」
大隊長跟他說:「建房子倒是沒問題,但是,這個建房子的錢,大隊不能給你們出。要是你們沒地方住,大隊有義務加蓋一間,但現在是有地方住,只是你們想換換。你明白吧?」
這個其實不難理解,這就是保障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的問題。生產隊有義務提供保障性住房,但沒有義務幫你改善。
「我明白。大隊長。蓋房子買材料的錢我們出,就是得讓您幫著組織點人手。」
「這個你放心,隊裡一直有做好的土坯,建房子很快的。」
大隊長是個實在人,耿棟跟他說過的第二天,他就來知青院勘察,估算了一下蓋房子需要的土坯數量,給出了一個大概的預算,耿棟和鄭學敏確認過以後,他就回去組織人手了。
十里梁的冬天真的挺清閒的,除了偶爾響應大隊和公社號召去挖個水渠,基本上沒啥事兒干。
老爺們兒沒事兒就在南牆根兒曬太陽、侃大山、吹牛。
誰家今年收入多,誰家連飯都吃不飽,誰敢在家裡打媳婦兒,誰半夜去寡婦家裡串門……
婦女同志們沒事兒就串門聊些家長里短,扯閒篇兒。
誰家相親鬧了笑話,誰家的小伙子娶媳婦困難,誰家的姑娘和人鑽了柴火垛,誰家的老婆婆和兒媳婦吵了架,誰家孩子在外面說他爹媽半夜打架,誰家老娘們兒罵人罵出了新花樣……
所有人都是邊聊邊發出猥瑣的笑聲。
知青院這邊忙忙碌碌,男知青們在前院幫著蓋房,女知青們在後院搞澱粉試驗。
紀珊閒著沒事,就想去看看原主出事的地方。
雷擊是意外,是極小概率事件,但肯定是有什麼誘因導致了雷擊的發生。
雷擊,是電荷積累到一定程度發生的擊穿空氣的放電現象。物體越高、越尖,越可能被雷擊。
紀珊既不高也不尖,被雷擊就有點奇怪啊。除非她真的是世間難得的倒霉鬼。
這天早飯後,紀珊跟趙紅霞說了一聲,就打算出去走走。
淘漿上癮的趙紅霞擺擺手:「早去早回。」
王富芝放下手裡的活說道:「我跟你一起去。」
「好。」
紀珊等著她洗完手,又回了一趟房間,換了件外衣。
倆人一起走出知青院。
「往哪兒走?」王富芝問她。
「去麥田的方向吧。我來了這段時間,光往山地跑了,還沒去過別的地方呢。」
「走,姐姐帶你去。」
紀珊笑眯眯:「謝謝姐姐。」
王富芝抬手又捏了捏她的臉。她剛才在淘漿,雖然用清水洗過手了,但是上面還是殘留了一點澱粉,手有點粗糙,但又滑溜溜。
紀珊沒有躲。她也沒使勁兒,就是捏著好玩。
「真乖。」
王富芝認真的覺得,紀珊實在太乖了。
她是家裡的長女,下面有個弟弟。原本,她還應該有個妹妹的,和她弟弟是龍鳳胎。
兩個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她三歲多,還湊過去看了,兩個小紅皮猴子,當時她媽還問她,哪個好看?
她撇撇小嘴:「一個都不好看。」
惹得爸媽哈哈笑。
結果第二天再去看的時候,就剩一個了。
新出生的妹妹身體弱,沒能活下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