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穿:當滿級大佬穿成小可憐兒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43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等到節目演完了,大家也聊的差不多了,羅康抱著昏昏欲睡的兒子,告別了大家,回去睡覺了。

第二天還要拜年呢。

初一在胡同里串門,初二回娘家。

羅康中規中矩的帶了兩桶茶葉,兩瓶酒,兩包點心,這份年禮不算頂配,但是絕不寒磣。而且,她的東西都是在老字號買的,品牌效應很明顯。

今天大雜院裡的外嫁女普遍都要回娘家,帶回來的東西也難免會被大家拿出來比較,誰家姑娘帶的禮物多,真孝順;誰家姑娘帶來的東西少,看著磕磣。羅康就是中不溜偏上,比往年少一點,但是沒人說什麼,畢竟誰都知道她離婚了,離異帶娃日子不好過,比往年少一點點也正常!

而且,羅康又不是默默付出的原主,她可是長了嘴的。

「爸,媽,快看看,我排了好久隊才買到的老字號茶葉跟點心,過年的時候人多,可不好買了,都是你們平時最喜歡的,我都記著呢。快嘗嘗,可貴了。別捨不得吃捨不得喝的,什麼東西都想著寄給我哥。他當兵那麼多年,沒往家裡寄過一分錢就算了,怎麼還老想著刮吃父母呢。簡直不孝。我可是上了班就交一半工資的。」

「爸,媽,上回給你們買的新衣服怎麼不穿啊。別捨不得。你們可是雙職工,又沒負擔。你們也不要光想著給我哥攢錢了,他都成家立業了,自己還養不起自己嗎?我一個人帶著孩子都不會花你們一分錢呢。他就更不應該讓你們貼補了。」

羅父羅母:「……」

沒等他們說啥,羅康帶著兒子又出去玩了。

「我找小姐妹敘敘舊,讓元元也見見她的大姨小姨們,都一年沒見了。」

大雜院裡年齡差不多的孩子,都是一起長大的,上下五歲浮動,都能玩到一起。雖然大了就各奔東西,但是個個都不生份,湊到一塊什麼都聊。

誰家公婆不做人,誰的對象是三棍子打不出一個屁的窩囊廢,誰家小姑子小叔子討人嫌,誰家妯娌不是個東西,誰在家裡有話語權,誰在家裡干苦力,誰當面一套背後一套,誰家那片出了什麼新鮮事兒,都能拿出來說。

幾個人找個陽光地兒曬著太陽,嘰嘰喳喳沒完沒了。

這個大概是78年的節目。

一份古早節目單

第523章 一生要強的媽(32)

大家對於羅康離婚這件事接受良好,一方面是因為大家對羅康的性格有所了解,另一方面要歸功於蔣文明不做人。他一向眼高於頂,瞧不上大雜院裡的人,別人又不是感覺不到。這會子他家出了事,又知道羅康已經和他離婚,大家都恨不得拍手叫好。

原主一個玩的好的小姐妹,性格和她類似,在家裡的待遇比原主還不如,但是在孝順父母這方面倆人倒是如出一轍。可見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了。

小姐妹的父母更是過分,自己的錢大部分都給兒子,大兒子二兒子平均分,老兩口留下的錢經常不夠用,要跟鄰居借點才能過完一個月,倒也不多借,三塊五塊的。等到女兒回來看他們的時候,就讓債主直接跟她說「你媽從我這兒借了幾塊錢」。原主這傻姐妹乖乖掏錢替老媽還債,又留下點錢給老媽生活。自己回家去省吃儉用。她沒嫁人之前,所有工資全部上交,交了幾年,等她嫁人的時候,老媽給她30塊。把她氣壞了,直接又還回去了。

「這點錢您就甭給我了,我也不要。一共30塊,對外還說我拿您錢了。我也不給您說這話的機會。您記住了,我沒要您的錢。」

撂下狠話,該孝順還是孝順。就落了一個「沒要老媽錢」的名聲。

她嘴上也經常說,「我媽也不知道心疼我,光想著我大哥二哥了」,但是作為全家最被薄待的孩子,她是最孝順的。一邊埋怨著老媽不心疼她,一邊說「老媽養大我不容易」。嫁人以後,這傢伙還每個月給爸媽5塊錢。說好了每個孩子每月給5塊,但實際上只有她一個人按時給。往後隨著工資的增長,這錢還不斷的往上漲。這還不包括她額外替父母還債的錢。

不愧是原主的好姐妹。

羅康看到這個小姐妹,關於她的記憶就浮上心頭,都快要被她的腦迴路驚呆了。這人咋想的呢?那怎麼是老媽的錢?明明就是她自己交的工資啊。

但是該說不說,這人和原主的性格是真的很像。

一見到羅康就說:「你這婚離得好,就姓蔣的那德行,真跟他過不到一塊去。你還能和他對付了三年,我都佩服,你這三年是咋過的呢?」

羅康被她噎住了。完全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緊接著她又說道:「你把孩子要過來也是對的,跟著男的真的不行。以后姓蔣的再娶,有了後媽就有後爹,孩子還能有什麼好?不如跟著你這個當媽的。咱們女人為了孩子,能做到不再婚,他們男的可做不到。你不信我把話放這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