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有彪悍小夫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04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要說官府的人為何不管,因為他們家的親戚也來礦上「進貨」。

對於缺少的數目,他們也心裡打鼓,究竟誰家拿了多少,也沒個具體數量。

好在礦山很大,純靠人力開採,沒個幾十年都挖不完。

金老三的手裡攢了些錢,找了幾個好兄弟跟他一起干。

互相握著把柄,也不怕誰去官府告密,因此靠利益和秘密維繫起來的小團體一直都很穩定。

後來趕上朝代更迭的敏感時期,金家兄弟便及時收手,安分的過日子,看看風向再說。

一年後,新皇繼位,延用了對採礦進行把控的政策,但態度更為緩和。

允許私人出資承包,由官府進行監督,民間自行開採。

所得礦產由朝廷、官府、承包者三方分成。

士紳老爺,地主老財、官員的族親,紛紛行動起來。

若不是朝廷嚴格限制官員家眷參與其中,恐怕這項政令早就被內部瓜分掉了,哪裡輪得上他們橫插一腳。

金老太爺蠢蠢欲動,無奈資金受限,於是在臥薪嘗膽月余後,想出了一個空手套白狼的絕妙計劃。

他用還未到手的礦山做幌子,吸引村里人給他投資,承諾按照出資比例,給予相應的礦工名額,以及年底分紅。

村民們又不傻,哪裡會輕易相信幾個毛頭小子的話。

於是乎,還在悶頭給官府挖礦的老金被叫了回來,稀里胡塗的作為「業內人士」,被當成了活招牌。

一場轟轟烈烈的集資活動,就此拉開帷幕。

那些有錢的大老爺都奔著大型礦山,稀缺資源去了。

金家老三資金有限,簽了一個十分冷門的硃砂礦。

他們這種北方省份,能挖出硃砂礦的機率微乎其微,因此這小型礦山的價格非常之低。

官府這是拿他們當冤大頭了,就連負責監督的官差也是兩個月才過來看一眼。

金家老三能當冤大頭?那怎麼可能!

人家拿著開採文書,另外招募一批人,從大型礦山的另一側開挖。

只要有了錢,他想招多少人,想從哪裡挖,還不就是一句話的事,反正挖的又不是他家的礦。

金老三享受了消息閉塞的紅利,又做起了他的無本買賣。

他壓根兒就沒想改邪歸正,無奈上天非要垂憐於他。

那個被他當做幌子的破礦山里,竟然真的挖出了「硃砂」礦。

留在這邊挖礦的都是附近的村民,他們挖了幾個月,連硃砂的影子都沒看到,都是些不值錢的礦石。

幸好金家兄弟按時發放工錢,不然他們早就罷工了。

這次挖出來一塊不大的石頭,竟是隱約透著紅,硬度特別高,他們也不懂,就拿給老金看。

老金也沒見過硃砂礦,但他直覺這礦石看著不像,不過他留了個心眼,也沒當著眾人的面說。

金老三找可靠的師傅給看了下,老師傅震驚,這哪是硃砂呀,這是瑪瑙!

他們這窮苦出身的,連瑪瑙是什麼都不知道,等他去省城打聽明白,才知道自己撿了多大的便宜。

金老三又招了一批人,加快挖掘速度,挖了一年後,果斷收手。

他對外宣布,被人騙了,這山里壓根兒就沒多少硃砂礦,入不敷出,他支撐不住了。

金家倒也仁義,賣房子賣地,總算是把鄉親父老的錢給還上了。

反正錢到手了,還賺了一年多的工錢,村民們也不虧。

因此在金家舉家搬遷,踏上背井離鄉之路時,鄉親們都來給金家送行。

金老爺子痛哭失聲:「我對不住大家呀!」

鄉親父老:「老金,以後踏踏實實過日子,別瞎折騰了,錢沒了再賺,一家人平平安安才是最重要的。」

金家人也承載著鄉親父老的美好期盼,平平安安的在省城買房置地,過上了暴發戶的美好生活。

金老三安定下來後,又開始了包礦生涯,成為了十里八鄉有名的礦老闆。

因為有個不成文的定律,富不過三代。

因此在金老三的監督之下,他的孫輩開始涉足其他產業,總算是將祖上榮光延續下去。

金寶兒的祖父是妥妥的富二代,但他沒有親爹聰明,只能守業,不能創業。

他倒也本分,老爹琢磨怎麼賺錢,他就負責看著家裡的礦。

也是在他掌權的時期,和金家同為礦業大佬的程家,挖出了一些奇怪的礦石。

說是玉石礦,但都說玉石養人,何曾聽說過玉石害人的?

可偏偏程家的玉石就出了大問題,據說能讓人變得神智混亂,近距離接觸過的人,身體也在以極快的速度衰敗下去。

鬧出了人命,官府來人封鎖礦洞,程家給死者家屬賠錢。

本以為程家在沉寂一段時間後,還能再緩過來,可後來的程家竟怪事頻發,幾位主事人相繼離世。

一家子老弱婦孺離開省城,去向不明,也可能是回老家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