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玩家今天登基了嗎[基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55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黎默言蹲下。身,抓起一團柔軟的棉花,頓時滾燙的熱意傳來,和手中還沒鋪好的對比,發現的確是蓬鬆了,這個發現叫她很驚喜,如果是這樣的話,也許所需的玉棉要比她想像的少一些,棉衣棉被也能更快做出來。

她幹勁滿滿將剩下的棉團鋪鋪平,聽到身後搬動大物的動靜,扭頭一看發現是鎮民將桌子搬出。

這應該是特意問木匠鋪定做的,可以摺疊,但即便如此,為了方便施力,木桌做得很厚實,搬動起來還是有些費勁。

等鎮民將木桌展開,又按了按,確定平衡沒有問題,沒有高低腳或者不平整,就才抱來之前曬好的棉團,按在桌子上慢慢梳理,而地方一空出來,立刻就有新的棉團被鋪上去晾曬。

他們梳理也有特別的工具,有一個比手掌大上兩圈的竹耙,底下則是個木板,或者說是釘板,不過釘子都是竹子做的,尖端也被磨平不扎人。

竹釘板的間隔是特意計算過,能夠讓竹耙扒過,此刻鎮民就將一團團棉朵放在釘板上,用竹耙一遍又一遍地耙,整團翹起的棉花,慢慢就被勾在竹釘上,變成四四方方扁平的一塊棉。

這樣梳理的過程就是彈棉花,玉棉的纖維被拉伸,變得愈發蓬鬆,體積更是感覺變大了一倍。

黎默言忍不住看了又看,居然能變大這麼多,她心中愈發安定,既然這樣那棉花被製作肯定會更加順利。

等一塊棉團彈好,鎮民就把它從竹釘板上取下來,用一根細長的木棍,將這塊棉團捲成棉卷,放在一旁備用,等晾曬的鎮民曬好棉團,這些棉卷已經積攢一大堆,就有大娘抱著竹筐,挨個路過大家,將他們卷出的棉卷倒入竹筐里。

隨後她找了個空地放下筐,進左邊這間屋子,從裡面搬出個類似於水車的木具,只不過它只有人蹲著那麼大,並且有兩個車輪,上面也沒有裝水的竹筒,而是連著一條條棉線。

隨後大娘搬來板凳,坐在紡線車旁,取來一卷棉卷,從頭搓出一根細棉線,將它綁在紡線車的木桿上,隨後轉動把手,棉線就被一點點拉出,隨後被卷在木桿上,她的手法很嫻熟,用不了多久,一個鼓鼓的線團就被卷出來。

黎默言盯著白白胖胖的線團,又去看大娘用來彈棉花的竹釘板,感覺這個釘板太小,效率還是太慢,有沒有更快更方便的操作?

突然一樣工具閃入她的腦海,那就是用來打穀子的打穀機。

之前穀子是靠人力打下來,即使有木桶作為工具,節約一部分人力,可鎮子足足有一萬多人,每日就能吃掉兩萬到三萬斤的大米,全靠人自己打穀實在是個大工程。

最後還是她根據現代的腳踏打穀機,和木乾描述後,木匠們根據她的話,做出這種打穀機,大約一米寬一米高,能夠讓兩人一起作業,只要踩下底部的踏板,打穀機帶刺的滾筒就會不斷轉動,將稻穀放進去,穀子就會被鉤子從稻穗上扯下來。

而且這個打穀機頂上還有木蓋,距離滾輪只有三十五厘米高,一方面保證鎮民的安全,另外一方面可以防止穀子跳出來。

有了這種打穀機後,兩個人一天就能打上千斤,省下人力不說,還不太費力,可以和同伴輪流替換著踩,得以有休息的時間。

不過現在天氣轉涼,水稻不再適合種植,打穀機便閒置了,用來彈棉花正好。

負責打穀的鎮民最近無事可做,暫時被編入其他班,被大人找來時還有點發懵,隨後聽到是用打穀機彈棉花,大家第一反應這能行嗎,隨後又想這有什麼不能行的,雖然彈棉花他們不熟悉,可打穀機用得熟啊。

很快這群鎮民就上手,只是那個帶鉤子的滾筒危險,手不能離得太近,鉤子稍稍蹭過手掌就能帶下一層皮,不過辦法總比困難多,鎮民找來木棍,夾著大團大團的玉棉湊近滾筒,這樣玉棉一下就被捲入滾筒之中,自己的安全也得到保障。

黎默言清楚看到棉纖維被拉伸,這點和用釘板梳理是一樣的,她心情振奮,果然可以,只是沒高興多久就發現,棉團很快被捲入滾筒中,不像釘板那樣可以一遍遍耙著梳理。

可這也不是問題,只要停下腳踩的踏板,從滾筒上取下棉塊,繼續用木棍夾到滾筒繼續梳理,就能得到想要的棉團,而打穀機滾筒大,一次就能梳理很多棉團,腳踩也不費力,速度要比鎮民用釘板快多了。

自從打穀機被搬過來,棉線班就時不時望這邊張望,雖然手上的動作沒有停,但不難看出他們心中的好奇,等發現打穀機居然能用來彈棉花,這下是徹底坐不住,湊過來觀望。

「這個法子好,這個法子好。」

「還是大人腦子轉得快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