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喚春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18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此時,王公及兩個兒子,長子延明,次子修遠並在公府聽著武昌軍情。

王靜深道:「父親說,讓我先回金陵,將大將軍病重的消息轉告給伯父,說這是非常重要的軍情,伯父自有主意應對。」

王公靜靜聽完後,立刻領會王肅之意,果然計上心頭,吩咐幾人道:「靜深,你速去宣陽門外的南皇堂,將你父親已脫險的消息稟奏陛下。延明,修遠,你們即刻召集所有在京的王氏子弟,無論男女,全部披麻戴孝出城,我要親自主持葬禮,為大將軍發喪。」

幾人聞言目瞪口呆,面面相覷,王靜深不解道:「伯父,大將軍還活著呢。」

王公一擺手,氣定神閒道:「大將軍病重,來一場活出殯,保不准就真能把他給送走了,我們不僅要發喪,還要把喪事大辦,鬧得天下皆知才好。」

兄弟幾個眼睛一亮,直呼高招,薑還是老的辣,王公這一招太陰損了!

由王氏族人出頭為大將軍發喪,一來,能讓將士們相信大將軍真的已死,消除他們對將軍的恐懼,鼓舞軍心。二來,大將軍得知族人提前為他發喪的消息,定然會怒火攻心,給他的病體再來上重重一擊,保不准真能把人送走。

只要大將軍死了,單憑王玄朗自己,根本無力統御帥府文武,這場動亂便能兵不血刃平定了。果然一石二鳥,絕妙好計!

這邊議定後,眾人便分頭行事。

蕭湛在南皇堂接見了王靜深,得知王肅已脫身的消息後,更是大喜過望,他相信憑藉王肅的能力,必然能解決荊州問題。當即便命何彥之帶人在城內城外假傳大將軍王逞死訊,並下詔討伐王逞黨羽。

大將軍去世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金陵城。

這一日,王公更是率領家族子弟,全部白衣素服,以牛車拉著空棺至城外發喪下葬,陣仗頗大,聲勢震人,不日就遍傳天下,民間疑惑,議論紛紛。

金陵將士們見王靜深平安自武昌歸來,還帶回來王肅安然脫身的喜訊,王氏族人還公然為大將軍發喪戴孝,便真以為大將軍已死,果然士氣大增,軍心大振!

……

與此同時,王大將軍留司馬李易駐守武昌,穩住後方,抵擋梁州的攻擊,自己則親自率領西府軍沿長江順流而下,與江州合力攻打金陵了。

荊、江二州本就是王大將軍地盤,過這二州時,西府軍如過無人之境,不日便抵達了姑孰,距離金陵只有一步之遙了。

因王肅不在姑孰,姑孰要塞如今由司空荀謙代鎮駐守。

這荀謙乃是荀妙女之父,與大將軍是兒女親家。兩家原也交好,只是王玄朗拋妻離京,大將軍又起兵清君側後,荀謙為了跟逆黨撇清關係,就單方面宣布女兒與王玄朗絕婚,恩斷義絕了。

他原就不滿王玄朗對女兒的冷落,二人又無兒無女的,剛好以此為由將女兒從王家帶回,一了百了,以後也免遭他牽連。

王玄朗樂的如此,荀謙那邊把女兒帶走後,他轉頭就讓所有人都改口稱蘇靈均夫人,等攻破了金陵,他也不用大費周章休妻,倒也省了不少事兒。

如今兩家既無姻戚,刀兵相見,便也不用手下留情了。

……

王大將軍這邊才剛兵臨姑孰,便收到了皇帝討伐逆黨的詔令,以及傳的滿城風雨的王氏族人為自己發喪的消息,大將軍聞訊果然大怒,將城中的檄文撕了個粉碎。

「可惡可恨,文若誤我!」

文若,是王公的字。

王氏那些小輩兒,臉嫩心慈,哪有臉皮兒想出這麼陰損缺德的毒計?還非得是他王詡這老狐狸,才能這般老奸巨猾,他就是存心想活活氣死他!

可惡,可恨!

王玄朗在一旁看著急火攻心,伏在榻上重重咳嗽的大將軍,「阿父,接下來要如何?」

王大將軍恨聲道:「傳令將士,即刻發兵攻打姑孰,皇帝無非是想以此激怒我,好讓我一病不起罷了。扶我起來更衣,我要親自指揮大軍攻破姑孰,屆時將士們見我完好無恙,謠言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說著,大將軍便要作勢起身,卻因病勢加重,重又倒回了榻上。

眾人見狀,一時擔心不已,亂作一團,忙著端茶遞藥的。

王玄朗心中自有他的小盤算,他現在需要藉助大將軍的威望以成大事,可大事成後,卻希望大將軍死的早些,好讓他早些即位,他面上關心大將軍病情,心卻不在焉的。

作為有繼承權的養子,他表現的甚至還不如蕭含清這撿來的便宜女兒孝順,只見蕭含清跑前跑後,忙上忙下關心大將軍病情,又是端茶遞水,又是親嘗湯藥的,真是把大將軍當親生父親對待,孝順極了。

王大將軍端起湯藥一飲而盡後,那憤怒的情緒便定下了幾分。

他不能怒,不能亂,皇帝就是想看他自亂陣腳,他打了半輩子仗,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就這還想氣死他?也太小瞧人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