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校教師生存日記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付燕平做了個「打住」的手勢。「這是你的期望,不一定是他們的期望,尤其是碩士,」她說,「他們讀書是為了就業,能順利畢業,能用你教的東西找到工作,這就是他們的要求,你滿足這些,就是絕世好導師了。」

孟初默默消化了一會兒滿腔熱血、無人問津的壯志,問:「博士會不一樣嗎?」

「分人,」付燕平說,「等你當上博導就知道了。」

孟初苦笑:「那還有很久呢。」

碩導是容易評的。很多學校,新老師入職就直接給碩導。博導的難度完全不一樣。首先博士點就稀缺,其次博士名額也緊張。

在林大,博導的要求和正教授幾乎相同。

「博士也未必省心,」付燕平安慰他,「我今年新招的一個,讓他改論文,就跟泥牛入海一樣,問了三四遍才交。結果你猜怎麼著?」

孟初表示猜不到。他很難在這種猜謎遊戲中給出有情緒價值的反應。

好在付燕平擁有付家人自己給自己捧場的基因,重重地拍了下桌子,來烘托氣氛。「就改了個緒論!你敢信嗎?我給他寫了那麼多條批註,他連第二頁都沒翻到!」說到這裡,她深吸了一口氣,好像馬上要氣到胃酸倒流。

孟初恍然大悟。怪不得剛剛出門的時候,走廊盡頭隱約傳來什麼聲音,原來是付老師又發飆了。

「他和我家那丫頭,」付燕平說,「我不知道誰先氣到我乳腺結節。」

看來,母女還在拉鋸。

「我帶三個學生,已經覺得辛苦了,」孟初說,「付老師帶十二個,真難想像是什麼日子。」

「沒事,再多幾個,就到臨界點了。」

「臨界點?」

「人數小於二十的時候,學生越多,事情越多,」付燕平說,「超過這個數字,他們就能形成一個自動運轉的小集體,舊帶新,老帶小,那時候我就能解放了。」

天,孟初想,他離這個臨界點還有多少年啊。

再一想,真到了那時候,要養活這麼多人,他要拿到的經費和項目數量……

這是能做到的嗎?

付燕平觀察著他慷慨赴死的表情,搖了搖頭。「孟老師,」她說,「平常你多出去走動走動啊,國內最大的通用半導體公司不就在隔壁區嗎?他們有什麼技術需求,你去打聽打聽,研究研究,下次企業交流的時候,主動跟高管社交一下,說不定就能拿到項目了。」

這話院領導也跟他說過,確實是金玉良言,只不過對他來說,實行起來難比登天。

他很清楚,各行各業到最後,拼的還是人脈,即便是科研工作也不例外。

如果沒有項目,別說儀器設備,他連實驗室房租都交不起。

他入職之前不知道,用學校的實驗室還要交房租,知道之後如遭雷劈,這是做科研還是北漂呢。

「對了,下半年,院裡就要出新制度了,」付燕平再給他沉重一擊,「年終考核的時候,科研分倒數六名得去校委會做反思匯報,下面坐著的可都是校領導啊。在這種場合讓領導記住名字,那可太有利於職業發展了。」

孟初居安思危的能力一向出眾,聽到這話,他立刻心臟狂跳,好像自己的職業生涯明天就結束了。

他是新老師,拿項目的能力本來就比不上老教授們,必須行動起來。

回到辦公室,他在郵箱裡翻找一通,然後打開微信,盯著屏幕,努力深呼吸。

面前是他博士導師的頭像。

這導師是他過去五年的噩夢,很少有聊完幾句,不想上吊自盡的時候。

然而,人家是他最大的人脈,科研前路的救命稻草,厲鬼的大腿也是大腿,做人不能太挑。

孟初在文字框裡反覆編輯,刪了又改,改了又刪,花了快十分鐘,才把消息發出去。

首先,他問候了一下老師的身體和工作,然後敘述了一下自己的近況,最後,他小心提問,下個月在香港有一個電子設計自動化領域的國際會議,老師是否打算參加?

他發完消息,立刻把手機面朝下,放在桌上,屏息細聽,祈禱對方做出肯定回答。

看在他任勞任怨做了五年牛馬的份上,就說會去吧!

漫長的時間一分一秒流逝,終於,手機震了震。

孟初立刻抓起來,點開新消息。

千萬別是淘寶GG!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