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氛圍比高三還濃郁,之前的十年運動,讓大家錯失了寶貴的學習時間。他們心裡憋著一股勁,爭分奪秒地學習,想把失去的光陰奪回來。
學校里流傳著兩句口號:「奪回失去的十年;只爭朝夕,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宋知南也受到了感染,她每天六點起,十點睡,除了上課就在圖書館和自習室看書學習。
她還並不是最努力的,有的同學熬夜學習,宿舍熄燈了,就在外面的路燈下看書。
同宿舍的馬招雲和張小鳳也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太不努力了。
宋知南趕緊勸阻:「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你們倆一定要注意身體健康,特別是小鳳。」
開學後,大家的助學金都發下來了。助學金每個同學都有,學校根據學生的家庭情況分等級發放,最高是每月18塊,一般是發給出身農村或是城市貧困家庭的同學;第二等是14塊,一般是發給家庭有點困難的學生;最後兩等是11元和8元,通常是發給家庭不錯和帶工資上學的學生。
張小鳳領的是18元補助,宋知南領的是最低等的8元補助。按照正常來說,18元也夠用了,但張小鳳的家庭情況特殊,她是奶奶一手帶大的,奶奶年老多病,她每月都要寄錢給奶奶,這樣就導致她時常捉襟見肘,只能剋扣自己的生活費。
飯菜她只打最便宜的,有時還只吃半份。宋知南王琳這些手頭寬裕的同學會時不時地請她吃飯,張小鳳的自尊心挺強,吃了別人的就絞盡腦汁地想還回來。
宋知南見她這麼瘦還剋扣自己的口糧,忍不住心疼,就讓於藍幫她聯繫一下勤工儉學的崗位。
可是這個年代勤工儉學的崗位極少,於藍在學校里沒找到合適的崗位,最後幫張小鳳在自己家附近找了一份家教的工作。
這個時代的家長是很少請家教的,這份工作也很難得。
張小鳳很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去之前緊張地問:「我真的行嗎?」
宋知南鼓勵道:「你能從小山村考到河西大學,你就是當之無愧的學霸,你不行誰行?你的數學很好對吧?我告訴你,數學好的人智商絕對高。」
張小鳳被鼓勵得多了點信心。
宋知南看著她身上那身不太合體的衣服,便說道:「我借你一件衣服,你要時刻記得你是河西大學的,你智商高,面對學生和家長時一定要自信。」
一旦家長和學生看出她的膽怯和自卑,對方的氣焰就上來了。
張小鳳穿著宋知南借給她的那件紅條絨外套,臉上擦著謝欣然貢獻出來的雪花膏,跟著於藍去見學生家長,她順利通過面試,開始了她的家教生涯,每周去三次,按月結算,每月7塊錢。錢不算多,但多少能緩解張小鳳的經濟壓力。
……
周日中午,宋知南午睡完剛醒,於藍就抱著一摞信進來了。
「老四,你的信,這麼厚一摞都是你的,你的人緣是真好。」
宋知南打著哈欠下床,「謝謝小七,我看看都是誰寫的。」
宋知南先看信封,有李群英的,有宋冬寶宋知夏宋湘的,有王翠花何黛的,還有廠里女工的。
她先看女工寫的,信中說,就在她寫信的前兩天,紅星紡織廠又有十來個人收到了通知書,原來有些大學又補錄了一部分。沒考上的那些女工下定決心今年再戰。
宋知南欣慰地點頭,她播種下的革命種子已經開始發芽了,今天撒一把,明天撒一把,遲早有一天,會遍地開花。
宋冬寶信里說他已經幫她倆領完工資,再給她們分別寄過來。他一個人很不習慣,感覺很孤獨很寂寞,只盼著姐姐趕緊畢業好把他接走。
王翠花的信很簡單,婦聯辦公室一切都挺好,她妹妹也考上了大學了,她爸媽高興壞了。
李群英說,她們雜誌的名字終於定下來了,叫做《燕京文藝》,下星期復刊,並面向全國作者徵稿,有稿費,千字3塊-30。當然這個千字30是針對名家的,新人一般是千字3塊。李群英鄭重地向宋知南約稿。不過她們現在沒有樣刊,一切都是摸索著來,她讓宋知南自由發揮。
朋友有約,自然得應。
宋知南先給李群英回信,告訴她,自己會給她寄三篇稿子,能留用的就留用,如果不適合她們雜誌的風格,請她幫忙投稿給《燕京文學》、《九月》、《大眾文學》這類雜誌。她現在處在廣撒網階段,每個雜誌都試試。
宋知南鋪開稿紙準備寫作。
這個時期流行的是傷痕文學,以劉姓作家的《班主任》為開端。大家在十年運動中受的受害都拿出來說說寫寫,大家都呼喚解放,有人呼喚救救受騙的紅小兵,有人呼喚救救知識份子,有人說要救救知青。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