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最喜歡錢了。
有了錢,不僅可以修路、修橋,還可以給手下人發俸祿。當初承諾了紅棉等一眾丫鬟婆子,只要她們好好干,就給她們更換良籍,提她們做宮官,給她們每個月發放俸祿,現在秋收馬上就要結束,是該對她們進行一番考核,兌現先前的諾言了。
褚源見他情緒好轉,心裡鬆了一口氣,沒有回答,稍稍賣了個關子:「你明日去瞧瞧就知道了。」
第180章
夏樞雖出身農家, 但整理褚源阿娘嫁妝的時候,也算是長了見識。然而就是這樣,當他看著縣衙正堂上滿滿當當一屋子的金銀珠寶時, 還是震驚了, 半晌都沒說出一句話。
不說珠寶、玉器,僅是金條銀塊,就裝了十幾箱, 粗略算一下,至少有幾十萬兩。還別說湯余的手筆不止於此, 地下倉庫里藏了足足有二三十萬石糧食, 足夠他們安縣現四五千人口外加一兩千禁軍吃上十年。
不止是夏樞,就是元州、景璟見到湯余的這些財物,都忍不住瞪大了眼, 一副驚呆模樣。
「這狗官如此盤剝百姓, 真是死一百遍都死不足惜。」元州雖然帶著冪籬, 但語氣中的咬牙切齒簡直要透出薄紗。
近一半的糧食都已發霉,可以想見, 這些糧食絕不是一年半載積存起來的,前些年饑荒,百姓們餓的啃土, 死的死,逃的逃,湯余卻囤積了大批糧食, 寧願看著糧食堆在地下倉庫里發霉, 也不願拿出來救濟百姓。
這種偷盜皇陵,通敵叛國,對百姓全無仁慈之心的狗官, 元州恨不得立即剁了他。
夏樞挑了挑眉,心道元州這段日子經歷許多,倒是進步不小。
鑑於元州一張俊臉被阿娘變成了麻風臉,連出門都不得不帶著冪籬,不敢露臉,夏樞就沒有調侃元州,扶著褚源,聽高景匯報湯余的財物情況。
除了從先皇陵墓里盜取的寶物,湯余的私宅以及各地下倉庫中,共搜出來金條三萬餘兩,銀塊二十多萬兩,均是沒有徽記的私鑄金銀,而其他珠寶財物,更是不計其數。另外,在安縣和晉縣均發現湯余建設的私下糧倉,安縣這裡的糧倉裝的滿滿當當,有糧食近二十五萬石,但其中有八/九萬石都是霉的,晉縣那裡糧倉里的糧食倒是新糧,但糧倉新建,糧食也就兩三萬石,估計其中大部分都是截留貪墨的兩千禁軍的軍餉和口糧。
「他一個小小縣令,任職安縣不過六載,他從哪裡弄來這麼多金銀錢財?」元州腿腳傷的很重,先前都是坐輪椅,拄拐行走也才這兩日,所以他還並沒有參與審訊湯余,今日到安縣分錢,才知道湯余的「家底」這般厚。
「你忘了他和土匪們是什麼關係。」夏樞道:「不止安縣百姓,估計過往的商旅行人都被打劫盤剝了個遍。」
安縣所在的六原郡位於李朝的中間位置,若想在郡之間跑商又不想繞遠路,大多都要穿過六原郡,土匪們利用六原郡山多的地勢,還不是想怎麼打劫就怎麼打劫,湯余有這麼多金銀財寶倒是不稀奇。
夏樞好奇的是土匪窩裡是否也這般有錢。他先前安排人跟蹤那一波土匪進了山,發覺土匪們也有好幾個窩,人數還不少,就是後來一直忙,元州受了傷,禁軍們在訓練,就給暫時放到了一邊。
此時元州問起,夏樞就道:「馬上秋收就要結束了,得防著土匪們了。」
秋季風調雨順,儘管官田荒了兩三年,但百姓們的收成還是挺不錯的,一畝田基本上都能有一石半的糧食收入,夏樞算了一下,交了稅之後,只要沒有意外,封地的百姓們幾乎家家都能吃飽飯,甚至家裡還能有餘糧。
這個時候防土匪的任務是重中之重。
其實不用夏樞提醒,元州都不會忘了那些土匪。他還記得和褚源的分帳,湯余的財產是一九分帳,他一褚源九,但土匪們的財產可是五五分帳。看到湯余家底這麼厚,元州幾乎都能想到收拾了土匪之後,他的庫房得擴充多少倍。
所以土匪一定要除,且必須是儘快。
他道:「放心吧,土匪全交給我,保證封地安安寧寧的!」
……
看過金銀財物之後,褚源安排高景代他和元州分帳,他則由夏樞陪著,巡視坐落在縣城四周的災民宿舍以及秋收情況。
宿舍是整齊的磚瓦排房,有的戶人多,在夏季的大建設中出力不少,就分的房多;有的戶人少,比如鰥寡老人或者失了親人的孤兒,不能幹重體力活,日常幫著養牛放牛或者幹些其他雜事,就分的房少,但總體上都保證了每一戶都至少有一間房,每個人都有房住。
現階段秋收農忙,家家戶戶在自家四周壘了三尺高的土牆,弄出簡易小院子,院中晾曬著玉米、高粱,或搭建了簡易的土灶,年紀小的孩子一邊照看著得之不易的糧食,一邊攬下一家人三餐飲食,年紀大些的孩子則全跟著爹娘爺奶進了田裡,奮力搶收。
秋收辛苦,但就是鑽進玉米、高粱田裡,蹭的一臉黑灰、劃的滿身細小傷口的孩子們都不見疲累,更別提經歷了人世離亂,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大人們,各個都臉上笑開了花。夏樞趕著牛車經過時,時不時就能看到挎著筐子、各塊田裡嘰嘰喳喳亂竄的孩子們,也能聽到田裡或粗噶或柔細的笑談聲。秋季收成好,每個人都很歡喜。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