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嫁給侯府嫡子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6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學子們中有家庭闊綽的,也有出身一般的,自是懂些經濟,知道一家子種田一年很少有結餘,不由得驚訝:「那夏收之前若是一直有活兒的話,豈不是短短三個月就能收入差不多十兩銀子?」

「可不是嘛。」老太太驕傲道:「田租收的少,家家只要不偷懶就都能填飽肚子,家裡有餘糧,再加上做工,一年下來有不少結餘呢。我家生的女兒和雙兒多,就是大旱饑荒也捨不得扔,先前還被人嘲笑愚蠢,但現在誰不羨慕我家,都說以後要多生些孩子,有女兒和雙兒也不送人或丟棄了,要好好養大,送進學堂識字,將來競聘王府的宮官或者為王府做工,好好賺些銀錢呢。」

學子們沒想到安縣竟是這樣的模式,都有些愣住了。

侯村長瞧他們神色怔愣,以為他們還在顧慮晉縣之事,出言安慰並解釋道:「先生們別擔心晉縣的百姓會對付王妃,先前王家的女婿錢富錢村長知道安縣的情況後,就帶著家人、朋友從晉縣移居到安縣,晉縣的許多百姓在晉縣地主豪紳以及官員們的盤剝下,日子艱難,過不下去,也跟著他們過來定居了。只是後來晉縣的地主豪紳們見人口流失,地無人佃租,就和晉縣官員們打了招呼,不再給百姓們辦理戶籍遷出手續,晉縣百姓們才停了過來。若把王妃即將掌管晉縣,且晉縣也會走安縣模式的消息公布給百姓們知道,他們自然會雙手支持。說到底王家誣陷王妃、糊弄佃戶,不過是怕王妃得了人心,他們強占的田保不住罷了。」

誰知道他們王妃心更大,被惹毛了之後,不止讓那些地主豪紳吐出強占的官田,還要把他們手中的田也強制收了來。

侯村長有些拿不準這個,他問道:「王妃,把他們手中原有的田強收下來,會不會有些不合適?」

他道:「晉縣人多,除了地主豪紳,還有許多普通百姓家庭甚至是小商戶,手裡有田產,就怕他們會多想。」

夏樞對侯村長的問題很滿意,他其實也在顧慮這個。官府里的記錄亂七八糟,現在也摸不清哪些人強占了官田,他也無法確定強制收哪些人的田,標準如何定。他先前也想了一些法子,但總覺得還不夠。他看向眼前的學子們:「你們有何想法?」

他道:「本宮打算一戶人均十畝田以下的人家就不必強收其田產了,但人均超過十畝的,按人頭來算,一家每人十畝田,多出來的部分就沒收,然後給出減免幾年田租的補償。」

學子們計算了一下一個縣城的田租收入以及招工投入,越計算越發現好處都讓百姓們得了,這王府其實沒什麼賺頭。怪不得王府如此簡陋,精緻度連竹山書院的一個小院子都不如。

然而就是這樣的窘境,王爺和王妃也沒猶豫,全力幫助定南郡。他們雖然聽顧達夸王爺厚愛底層百姓,但沒想到王妃也是如此。而更沒想到王妃竟然如此大膽,敢拿整個晉縣磨刀。但既然王妃決定如此,他們這些受恩惠的也只會支持,畢竟他們就是王妃厚待百姓的受益者。

至於如何定標準,這個問題著實有些複雜了,更別提還要提防有田產的小商戶和富農們心思浮動、還要解決晉縣那些必定會聯合起來的地主豪紳們,更是難上加難。

眾學子垂著頭沉思了一會兒,最終還是徐壽開的口,他似乎已想出了辦法,躬身朝夏樞請命道:「王妃,學生請求接下晉縣任務。」

夏樞也想知道他的能耐,打量了幾眼,見他一派坦蕩從容、胸有成竹的模樣,略微想了想,便直接拍板,朝王衍道:「王校尉,從今日起至晉縣之事結束,禁軍全權聽從徐舉人調令。」

第202章

徐壽帶著同伴們以及學堂學生們走了, 一同跟他去晉縣的還有滿臉興奮的候莊村民們以及極不情願的王校尉。

王校尉臨行前留了五十禁軍保護夏樞,夏樞吩咐這些禁軍待在王府前院裡訓練,就帶著銀月回了後院。

銀月見夏樞一回後院就拿出長刀, 也不去書房了, 而是神色平靜地練起武來,不由得憂心忡忡:「王妃,此事交於他們, 你難道就不怕……」

「怕啊!」夏樞嘴上說著怕,神色卻極為淡定, 刀也耍的舞舞生風, 絲毫沒有凝滯、沉重之象,看的銀月一噎,登時什麼話也說不出來了。

夏樞卻是忍不住笑了一下, 微抬下巴示意銀月:「把刀拿出來, 咱倆好好練一練。」

銀月想說自己水平差, 但考慮到現下景尚儀、紅棉、紅杏都外出辦事,連銀星也不在, 能陪王妃練刀的就只有她一個,只好硬著頭皮,把腰上綁的刀取了下來——自她們這些宮官開始獨立辦事, 王府就給她們都配了刀——和王妃對練起來。

夏樞倒是極為瀟灑,一邊和銀月對練,一邊接著剛剛的話題道:「他們既有心做事, 我自然會給機會鍛鍊。他們若有意踏上仕途, 以後也都是要做官的,不管是一方大員或是偏僻角落的一介小吏,都是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解決百姓們的各種難題。晉縣的情況相對來說還比較簡單,它名義上屬於我的封地,湯余被抓之後,剩下的都是本地豪強,只要我全力支持,其他各方都插手不得。他們但凡有些本事,且存為民之心,事情要解決也並不是難事。」

「難的其實是王爺那邊。」夏樞挪騰跳躍間,微微嘆了口氣,「定南郡遭災之前歷來都是李朝最富的郡之一,文氣極盛,朝堂上多少官員皆是出自定南郡地主豪強之家,可以說整個郡的豪強與朝堂勢力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定南郡遭災之後,百姓們卻多方求助無門,不止如此,連培養學子以及未來官員的竹山書院都陷入絕境,想來也知道定南郡豪強們在災役之事上扮演的角色,不然朝堂上為何一片沉寂,除了王爺再無一人為定南郡謀劃?王爺想為定南郡百姓們做主,怕是會拔出蘿蔔帶出無數個坑,引起朝堂震盪的。」

夏樞說起褚源,神色才有了些凝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