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筆洗是盛水器具,用來洗毛筆,為開口型,清洗時不能移動,裝水量要多一些,相對來說比較笨重,且由於不方便挪動,觀賞性較差,所以並不引人注意,也少有人在這上面做什麼花樣,通常只要鄭重沉穩就行。
可水盂完全不同,它的用處是給硯台加水,形狀通常為收口型盛水品。
由於時時需要移動的緣故,所以裝水量並不太多,又因常在手中的緣故,人們時常會看到,或是注意到這種小物件......
所以理所當然,花樣漸多。
後世的水盂通常以小巧玲瓏,精細可愛著稱,而水盂從最基本的『添水』用處,變為把玩器件的契機,便是文人墨客最為盛行的時機。
而文人墨客什麼時候最多呢?
那當然是......好吧,也許是唐,咳咳。
畢竟只要提起古今的詩句,普通人耳熟能詳的一大半都在唐朝。
可唐的絕大多數時期,尤其是在安史之亂後,國力衰退。
資源,生產力,甚至在小物件上的心思耗費,遠不如宋時來的大。
宋時儒學盛行,各類理學層出不窮,常有文人墨客坐而會談,以爭正統。
所以,文人墨客們才會逐漸開始關注文房各種用具的存在,注意到水盂。
此物因小巧而雅致,最能體現文人雅士的審美情趣。
在文玩類的工藝品中,也屬於品位較高的藏品之一。
而葉青釉腦中一閃而過的鴛鴦水盂,便是先前在導師帶隊參觀博物館的時候,見到的一種小青瓷器件。
整體造型為一隻可愛的鴛鴦。
背上開口,內腔挖空,用於盛水。
扁喙上翹,圓眼,雙足縮在腹下,雙翅緊貼身體,似乎在準備撲騰起飛。
它那麼可愛,卻沒有人注意到它的與眾不同,甚至連匠人一欄,也只是草草寫了代表身份成謎的『佚名』二字,安靜落座於某個不起眼的角落。
所幸,來往的萬人之中,葉青釉的眼對上了那副翠色的翎羽。
也正因為如此念念不忘,葉青釉才會仿製鴛鴦水盂,送給師弟師妹們作禮物,以期他們學業有成,對青瓷多一份喜愛。
而這記憶中熟悉的鴛鴦水盂,換作此時,亦是最好的機會——
一來,時代的大背景,葉青釉已然知曉,文人墨客會喜歡這樣奇巧的物件,銷路不說一定好,但起碼也不會太差。
二來,此時的青瓷,形制上幾乎沒有創新,常見只有『八大類』,難以拓寬銷路,這也是小物件的優勢之一。
三來,葉青釉有做這些新奇小物件的經驗,這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點。
之所以昌黎先生會說『術業有專攻』,便是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手藝,擅長的方向。
而此話單放到青瓷裡面,亦是貼切的。
青瓷的主流塑造法就有好幾種,甚至每一種形制,都有專業的大師在前行。
讓他們換到別的道路,未必有在他們習慣的領域一路坦途。
葉青釉有做這些小物件的經驗,年紀也還年輕.......往後,正是她的時代。
思及此處,葉青釉心中大定,回頭拉了拉仍然一臉呆滯的葉守錢,急急的說道:
「阿爹,我們回家吧。」
回家,搞點兒泥,先做幾個鴛鴦水盂,或者再做幾個別的小物件出來,給葉守錢這位往日受人追捧的大師看看,究竟如何,繼續更貼近如今的審美。
葉青釉的想法是——
『得創新,但是不要用力過猛。』
一味的陽春白雪,孤高自傲,對匠人而言,並不是好事。
有人欣賞,有人取用,有人讚美,這對匠人來說,才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千百年已過,葉青釉原先接觸到的東西,和這時代一定有所差距,就如有些人吃辣椒,而有些人吃不來一樣。
口味需要調和,並不能往下斷言,一次性將『辣菜』燒好,若是賣不出去,又對這個小家庭是一次莫大的衝擊。
葉守錢渾渾噩噩的被閨女拉著走。
葉青釉尋著記憶里的方向,沿著來時的路往回走,一路穿過大街小巷,又路過隔壁的院子,隔壁鄰居去的比父女二人早自然也比他們回來的早,此時屋中似乎在拌嘴,葉青釉片刻也不敢停,自然也沒時間去找春紅,而是拉著老爹,一路回了自家小屋。
小屋裡的白氏早就已經翹首以盼許久,見到父女二人回來,連忙左瞧右瞧:
「怎麼樣?」
「青兒他爹,你怎麼這副樣子?」
葉守錢整個人渾渾噩噩的厲害,白氏問不出個之所以然來,也看不懂自家丈夫臉上從未出現過的表情,連忙轉向葉青釉,擦了她滿頭的汗水,急切問道:
「青兒,你爹怎麼了?」
「你們不是說出門去問問柳府買下人的事兒嗎?如今這是怎麼了?」
白氏似乎是想到了某種可能性,臉色一白:
「是不是......是不是出了什麼事.......」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