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之人,除了李老爺子之外,全都滿臉茫然。
但其實,說句實在話,葉青釉的茫然,不會比他們少。
因為這些東西,真的只是『常識』。
雖然葉青釉在數月前還隨著王春月在各地流浪,也沒有真的接觸過燒瓷,可實際上這些知識,並不難獲取。
她為了接近李老爺子而待了幾周的那個書店裡,幾乎有關於『瓷』的所有書。
只要讀上一遍,就能發現很多東西。
比如.......
比如李老爺子剛剛問的關於代宗時期的青瓷。
這些青瓷的留存數量其實也不算多。
如此,葉青釉就會想,為什麼不多呢?
它們也如同北宋時期的青瓷一樣,暫時沒有考古到同期的大墓,沒有尋找到技藝精湛的流傳之作嗎?
不,只要稍稍多翻幾頁書,就能發現,也會有差不多同期的青瓷,下方會標註xx墓出土,用以表作某種器型的典型。
如此,既然有墓,有典型,就不是暫時沒有出土,沒有發現的問題,而得找別的原因。
再多觀察幾張圖片,葉青釉就能發現,同時期的器型大多厚重,胎釉也較厚,但被考古出土之後,卻有書上寫大多只出現在薄胎釉瓷上才會出現的舊裂。
薄胎釉瓷通常是因為追求小巧,施以薄釉後,難以承受開窯時內外溫差而導致的,而厚胎釉瓷通常不會。
如此,一切就貼近了一個幾乎呼之欲出的答案——
氣候。
再多翻幾本災年史,就會發現那時候正值處於一個氣候長期多變的時候,南北方的災害非常多,南方的洪澇雖然不似北方來勢洶洶,一次大害便許久無法泄洪,但奇在次數多。
龍泉地處南方山區,交通本就不便,加之洪澇多,無法開窯,哪怕開了窯,也因水汽濕度溫度等問題無法準確的控制出窯的成品率。
青瓷,留存數,氣候史......
這一切,其實完全是相輔相成的東西。
凡是有果,則必有造成如此的原因。
後來者反推,甚至會比前人的視野還要好很多,因為結局早已經註定。
這一些,在葉青釉的眼中,完全就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如此,既然氣候不好,災變居多,李老爺子怎麼能湊出那麼多的瓷器,並且去關中賣瓷呢?
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葉青釉心中有些古怪,面上難免也露出來幾分。
這時的她還太小,困於年紀,沒能十成十的隱藏自己,不過很多年後再回想,當時那些師兄們的眼神與面貌已經全然隱藏在了模糊不清的陰影中——
有些事情,就像是一道天塹。
有些人費勁一生也無法跨越,而有些人,天生就出生在天塹的另一邊。
葉青釉的話,令幾個師兄弟的面色都有些不太好,唯獨李老爺子笑著笑著,原本已經有些渾濁的眼中,卻多出了些濕潤的水汽。
李老爺子站起身,輕聲問道:
「小姑娘,你叫什麼名字?幾歲了?這些事情.......是誰教你的?」
「你好眼熟,我.....我好像在劍川書店見過你,你當時夠不到書,你還讓我幫你.......」
這大約就是想打聽家庭情況,還有師承情況的意思了。
葉青釉心中一動,旋即壓住了心中的竊喜,沒有第一時間回答,只是說道:
「媽媽不讓我和陌生人說關於自己的事情.......」
「我已經說的夠多了,你們一共是十二份盒飯,誰來給錢?」
至始至終不啃聲的老四已經狂炫了四份盒飯,正準備打開第五份,聞言立馬回神道:
「二師兄有錢,他爸可是......咳咳。」
被老二瞪了一眼的老四老實了,縮著脖子:
「我來付我來付.......小姑娘,你還有盒飯嗎?多留一份,龍窯邊還有一個人,咱們都吃了,那小子要是沒吃,估計上頭都讓咱吃不了兜著走。」
葉青釉一愣,旋即才想起來,這個老四一開始說的就是『六個人』,四個徒弟,一個師父,原本以為是數錯了,現在看來,應該是還有一個人不在龍窯前挨訓,所以剛剛的她也沒能發現。<="<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