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淩就把設立大學的想法拿出來討論:「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當官,各行各業都需要優秀的人來引導。敝帚自珍沒有前途,只有不斷創新,在技術上不斷精進,才能有更好的生活。」
技術進步帶來的好處,幾乎人人都能切身體會。
尤其是眼前的這群人,個個都是技術革新派。
農業方面,高產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育種和推廣,讓更多的百姓能夠吃飽飯;大規模養殖讓家禽家畜的成本降低,百姓能夠以更低的價格吃到肉蛋奶,從而強健體魄;
工業方面,更是百花齊放。
百姓生活中已經出現大量工業製品。
工業發展帶來的便利和好處更是隨處可見。
譬如伴隨著水利紡紗機的誕生,布料價格降低;伴隨著縫紉機的誕生,加工製作服裝減少了大量的時間,現在神都已經有了大量售賣成衣的裁縫鋪。
對於一些在作坊工作的家庭,沒有那麼多時間自己裁剪製衣的,直接上成衣鋪購買一些款式簡單質量也不錯的衣服,比自己買了布料花時間製作要划算,衣服的樣子也更好看。
當然,像趙家這樣幾乎每件衣服都得刺繡的人家,縫紉機暫時還沒法取代。
不過僕役們的衣服沒那麼考究,縫紉機還是減少了大量的勞動時間。
伴隨著冶煉技術的飛速發展,鐵鍋的銷量飛速上升。
一部分官員這才後知後覺,原來在大虞這樣的盛世下,有很多百姓家庭原本是連鐵鍋都用不起的,還在普遍使用陶罐。
商人們南來北往,不僅促進了商品交流,而且諸如葛家這樣的大商隊開始投入金錢搞研發。
「把蒸汽機搬到車上?可以啊。」蒸汽火車嘛。
只不過現在連水泥路都還沒覆蓋所有官道,柏油路還停留在趙淩的筆記上,鐵軌火車更是連長什麼樣子都沒人有概念。
汪先生把如今的國子監的蒸汽車設計圖簡單畫了一下,給趙淩看:「現在大致是這樣,做一個車頭,把蒸汽機和鍋爐放在車頭的位置,取代牲畜提供動力,類似蒸汽船的設計。道路不比水面,車廂不能過寬,倒是可以設計成這樣的長條形。現在蒸汽船能拉數萬石,蒸汽車剛開始可以試試從幾千石開始。拉多拉少,可以通過車廂增減……」
除了沒有鐵軌之外,外形已經很接近火車的樣子了。
趙淩也沒一下子說鋪設鐵軌:「模型做過沒?」
「還沒有。」汪先生有些不太好意思,「哪怕是模型,經費也……」
「不是有投資?」投資的還不只是葛家一個商隊,應該不缺經費吧?
「現在蒸汽機可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東西。」他突然看向趙淩,「瑞瑞啊,你能弄來蒸汽機吧?」
趙淩被叫得頭皮發麻,下意識想往趙王氏背後躲:「實不相瞞,我跟現在的工部不太熟。」
這不是他推託,是真實的人走茶涼。
當然,他非得要也不是不行,只是得重新梳理關係。
他現在身上背著一堆罵,實在不好這時候再亂伸手,不然分分鐘又是一堆彈劾。
讓女子參加科舉,讓女子當官,可不是一場大朝會就能成的。
皇帝禪讓、重臣致仕都得讓三回呢。
汪先生現在也不是埋頭只管研究學問的人,想想趙淩如今的處境,確實不好強人所難,就沒再說話。
倒是有一名和趙淩年紀相仿的青年說道:「如今蒸汽船已經不算罕見,為何不能上書撥一台蒸汽機給國子監研究呢?或者把圖紙給國子監,我們實驗室里自己造不行嗎?」
另外一名年輕學子也表示贊同:「技術就該拿出來交流,不該敝帚自珍。」
趙淩頓時用一種看傻子似的眼神看向他們:「蒸汽機的名額很緊張,你們的實驗室造不出來,材料那關就過不去。材料不達標,造出來的鍋爐很容易爆炸。敝帚確實不需要自珍。蒸汽機不是敝帚。」
蒸汽機從誕生到目前為止,已經從材料到設計、到燃料各方面疊代了好幾個版本,真怕一知半解的去亂搞,鍋爐爆炸把自己給炸死也算求仁得仁,連累別人可就不好了。
說白了國子監的工學院只是給工部培養預備役,起碼就現階段而言,比不上工部的一堆官員,更加比不上工部那些積累了幾代人的大師傅們的技藝。
國子監的教學也以科舉為主,各學院只是對應的專業課不一樣。
學子們對此的重視程度沒那麼高,反倒是國子監的先生們更加重視。
趙淩說的時候,語氣嚴肅認真,讓原本多少有些輕視的山長們也擺正了態度。
趙王氏笑道:「我就說這東西得拉著工部一起研究,我們自己沒法搞。水泥都沒法自己燒出好的來呢,怎麼燒出好鐵?」
趙淩怕他們不知死活,說了一聲失禮,拉開衣服領子,給他們看自己後背上的疤痕,只露出了一點,就把一群人看得變了臉色。
「這是試蒸汽船的時候鍋爐爆炸受的傷。」
原本白玉無瑕的皮膚上,突兀出現的淡紅色疤痕,像是一塊上好的綢緞被揉出一團褶皺。
其實不算多麼觸目驚心,但讓人不敢想衣服底下還有多大面積的傷疤。
趙王氏臉都白了:「你怎麼不說!」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