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國日化1981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03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可沒想到,她看走眼了。

老頭子一去世,兒子就變了臉,說要把親生父母接進來孝順,她當然是不同意的:「你是我兒子,他們有自己家,接他們算什麼?」

那個混蛋說:「為了你們,我連爸媽都不能認,我已經受夠了。」

吳老太才知道,原來人家早就知道爸媽是誰,原來巴心巴肺養了幾十年,她也沒焐熱養子的心。

可偏偏,她一個沒了丈夫的老太太,又能怎樣呢。她從自家的三間正房被趕到了四處透風的柴房住,渾身被打的疼的動不了,飯也沒有給,似乎只有等死一條路了。

可她真是不甘心啊,她吳玉梅當初也當過民兵,做過婦女主任,她活的從不窩囊,怎麼能就這麼死了呢。

這會兒,她聽見了隔壁的小閨女萊花正在大聲的朗讀——「我以為,如果你在困境中,不妨學學我,梅樹村一定會幫你的,就像是當初,我拉著板車上的父母,到了梅樹村口的那個凌晨五點,他們沒有呵斥我,而是給我了飯。」

飯,她需要飯啊!

她幾乎是費勁了力氣從床上爬了下來,弓著腰忍著疼痛的肺腑,一步步挪了出去,她問萊花:「你念得啥,給奶奶仔細講講行嗎?」

幾乎是同時,梅樹村的四個商場,外加葉景天他們17家代理店,被電話,信件和到訪的人們淹沒了。大家都在問一個問題:「我農村的,可以嗎?」「我歲數不小了可以嗎?」「我沒文化可以嗎?」……

梅樹村的回答是:「年齡、性別、戶口都不重要!」

而周漁則接到了不少熟人們的電話,譬如西山省貿易團進出口處處長吳浩遠。

他對周漁說:「周總啊,你們那位褚偉民同志的事跡很感人,你們梅樹村的幫扶活動是什麼章程?只有南州有嗎?省外有計劃嗎?」

第94章

梅樹村一下子就忙了起來。

拓展組去年招聘的時候, 就已經擴張過了,不過依舊覺得人手緊張。

一個真實的故事,要遠比數字更激勵人心, 鏡頭中, 記者筆下,那個孝順的不怕苦累的拉著板車拿著肥皂售賣的褚偉民, 已經成為了大家精神上的動力——他都這麼苦了,他都可以,我也能行!

更何況,還有新聞中報導的, 賣肥皂平均三十六塊五的工資, 榜樣的激勵, 可預期的收穫,幾乎可以讓所有沒有工作的人瘋狂。

可以這麼說, 梅樹村的所有的商場、門店、代理店都專門開闢出了位置,配有專門人員接待這些從天南海北來的求助者。

安省的齊瑞華也在自己的代理店面專門開闢了個地方——過年的時候,班長葉景天聯繫到了梅樹村的總經理周漁, 帶著他們都成為梅樹村的代理店面, 售賣天成服飾的服裝,賺的盆滿缽滿。

等著一出正月, 班長就一邊再次跟周漁聯繫,簽署了其他產品的代理, 一邊給他們開了個電報會議, 告訴他們:「梅樹村的東西掙錢, 咱們趕了個好機會,就要抓住。代理的東西多了,不能跟咱們自己的貨物混在一起, 必須分成兩個店鋪。省的出了問題,說不清楚。」

班長就是他們的主心骨。

所以,看了電報當天下午,齊瑞華就去將旁邊的鋪子租下來了,回了三個字:「已分開。」

如今,他這裡一邊是梅樹村門市部代理店,一邊是瑞華批發零售。

這次的地方就專門設在了梅樹村的店門口,前兩天來的人還不多,一天也就四五個,到了後面事情發酵起來,人就幾何倍的增長了,一天最少也有幾十人。

他乾脆弄了幾十個馬扎放在那兒,還讓人燒了一鍋綠豆湯,只要來了,就坐著喝著等著,倒是也都應付下來了。

七月下旬的時候,算是人最多的時候——這會兒新聞已經放出來十多天了,幾乎已經到達了夏國的任何角落,找來的人除了本市的,省里的人也陸續趕了來。

這天齊瑞華一來門市部,就發現,不過才八點,已經排了十多號人,顯然大家都是從遠道趕來的,只有少部分人是背著個小包,大部分人腳底下都有著行李。

代理店的店員小聲跟他說:「有人半夜就到了,連個鋪蓋卷也沒帶,就睡在咱們門口,我還以為有人暈倒了,嚇死我了。」

齊瑞華往那裡看看,就瞧見各個都面帶菜色,一看就是困難,他也是從這樣的日子過來的——退役後,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他家是農村的,自然回農村守著一畝三分地過日子,日子難得很。

要不是班長心疼他們,帶著他們找路子,他過得不比大家強多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